也许在别人看来,两个诸侯王竟然与菜市场卖菜一般,斤斤计较,觉得很不可思议,更加奇怪场面还有,有的就像泼妇骂街的都有,不服就是干。
后世将整个战国比喻成为一个自由市场,大大小小的国家就是一个个公司或者个体户。
国王就是,有绝对的话语权,就算是我们全国的力量去建设,去败家,也不会怎么样,最多是手底下的“小股东”闹腾,总体上还是挺好的。
在这个时代,集权在手里才能做好事情,不然很难完成主要的事。
周子浩要做的就是将全中原的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做始皇帝,革除嬴政的路,反正现在距离秦国统一中原还有将近一个世纪。
周子浩也是发狠了,手底下这么多猛将,还有许多智囊团,虽然自己不是很有用,但是自己知道潮流,人民向往的是什么,民心所向,适应潮流才是最后胜利的人。
最后,韩王答应了魏王的‘无理’要求,他也是没有办法,谁叫自己的国土不在那边。
不过,韩王也在心里暗自打算,他想着,赵国可不是他一个魏国能吞下的,到时候等魏国被赵国的士兵牢牢拖住,最后疲惫不堪而死,那时候他就可以慢慢伸手向魏国讨要土地了。
这时候的打仗有点类似炒股,输的话说不定就血本无归了。
魏王当然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想着,等他自己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赵国收入囊中,将国力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韩国还在原地修整,等于原地踏步,魏国越来越强,而韩国因为没有进步或者反而退步,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想要吃掉韩国,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那个‘八成’的瓜分方式,只不过是稳定韩王的一个借口,但是随便用点东西打发或者干脆和他说,战事还不稳定,需要等等再分东西。
目前,韩魏两国的实力相当,谁也不输谁,若是在这个时候撕破脸皮,对谁都没有好处。
韩王也是人精,见魏王的表情,就知道他肯定在盘算着他的大事,他不想再继续聊下去,反正这种事口头上答应,已经算是达成协议。
在战国,这信用还是可以的,就算反悔也没有用,唯一有用的就是实力,谁的拳头大谁说话。
与丛林法则差不多,弱肉强食,那些小国,一旦周边的大国见你可以吃了,立马将之灭掉,借口都不用怎么去找。
韩王和魏王各自回到自己的国家,都非常的忙。
不过,现在最忙的是楚国,居然在大家不知情的情况下的将他的邻国越国灭了,成功将他的国土推送到海边,成为最大的国家。
本来,齐国在吞并了燕国、宋国、卫等国以及韩魏两国的一半领土,国土面积,大体上已经超过任何一个诸侯国,勉强比楚国大一点,结果楚国又扩大一个越国。
这时候的越国可不是小国,他合并了吴国,土地面积和原先的齐国差不多大。
看来,楚国的势头非常猛,土地已经铺满了整个南方,雄踞一方,要是没有周子浩和秦国的大炮,以他目前的势头,说不定会成为最大的诸侯王。
在周子浩那个时空,楚国是因为楚怀王治理不善,与齐国决裂,被秦国的张仪耍的团团转,最后太子被抓去齐国,导致两边难以顾及,拖垮楚国。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内部不好,如果屈原的改革能顺利进行,说不定还能行,但是那是不可能的,以屈原那处女座的性格,精神洁癖患者,容不得一点瑕滋,理想的美政就算是在现代也很难实现。
所以,楚王用屈原作为改革利剑,自然会遭到那些利益受损的贵族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