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不然,金世秀不介意代表大明黎民百姓消灭刘瑾。
要不是刘英威望不足又实在不怎么受朱厚照待见,他早就拍死刘瑾扶持刘英上位了。
半个时辰后,内廷十二监掌印全部到位。
殿外,近百名随行而来的宦官们各自散开警戒着,严令一切外人勿近。
不远处的文渊阁。
李东阳缓缓搁下了手中奏折,撇向了一旁的谢迁。
“这一会,他们应该在决议了。”
谢迁闻言叹了口气:“宾之兄,内廷素有规矩,凡欲登顶司礼监掌印太监之位者需先众议,再提报于陛下裁决。
自洪武以来,已成定规。
可惜,数代以来,各朝先帝严防死守,不准吾等文臣插手内廷之事,不然何需像如今。”
李东阳捻须苦笑,“是矣!那边就在决议内相,咱们却只能干等着,实在有心无力。”
谢迁站起身,以手握拳,轻轻捶打着自己的老腰,眼光看着不远处的暖炉,唏嘘道:“历朝历代,唐亡于武臣权柄滔天,宋亡于把武将当猪养,蒙元亡于不治,我大明得国以后,太祖别出心裁,以宦官制衡文武。
秦汉之时权宦横行,最甚者如赵高,十常侍之流,可左右国策,帝王登基大事。
难道雄才大略的太祖帝不知?”
谢迁似自言自语,自问自答。
“不是的。吾大明不同于秦汉,司礼监看似权柄滔天,实则如空中楼阁。
得皇帝支持则权压文武,被帝王猜忌则一夜之间可锒铛入狱。
如今,刘瑾上位是他自己的努力?我看不尽然,必然有当今的推波助澜。”
谢迁喃喃自语后便不再吱声,浑浊却犀利的双目迷离的看着暖炉中的木炭劈啪作响,心有戚戚然。
李东阳也闻言后轻呼了一声胸中闷气,这才缓缓起身,走到谢迁身侧。
“于乔,你我既为内阁宰辅,位极人臣,就该忠君之事。
刘瑾,无非一时权宦罢了。
郑和,汪直,历代权宦最后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