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一章 外公的故事—腾飞之路

在获得了大量基本知识以后,外公又开始采用解剖仪器的学习方法,利用万用电表和示波器,对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测量、记录、分析与研究,弄清它的工作原理。

后来,生产和实验车间的大型电器设备以及自动化生产线,外公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解剖测量做好记录。

1978年,单位开始建造一栋四层纤研究实验楼,从土建设计开始,外公就要求建一个与车间隔离的配电室。

建造时外公还去现场监督检查,预留电缆孔,建好后,外公自己安装了标准配电柜。

这个配电室,从安装到拆迁,三十年没有出现故障。

1979年,外公所在的研究组申请到了一个国家级项目《桉树制人纤浆粕的研究》。

研究这个项目,需要用到车间里最主要的一台试验设备,压力蒸煮锅。

但是这个设备需要人工眼睛盯着转动的温度计和压力表,费时耗神,而且人工记录很多时候也有误差。

用这样的设备进行试验,需要连续运转实行三班倒,外公他们开展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听到一些杂音,说某某上夜班打瞌睡,记录的数字不真实。

记录数字不真实,这对于这种国家级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来说是致命的,因为最后所有的结论都来源于基础数据。

于是外公决定自己改良设备,排出人工因素,一定要想方设法弄一个自动恒温、自动记录的控制系统。

很多人都劝外公不要冒险,因为万一改良不成功,会拖长研究实践,影响实验进度。

如果过了国家要求的截至日期,外公就难逃其咎了。

但外公经过考虑,觉得还是应该解决问题,最坏的结果就是延时提交报告,但是延时提交一个正确的报告,总比按时提交一个错误的报告强得多。

于是外公跟领导提出了这个建议,最后也获得了批准。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外公成功的改良了试验设备,也按期完成了项目,这其中涉及的专业细节很庞杂,上雪就不详细一一说明了。

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允许人才流动,很多一线城市来的人都立刻回到了原来的城市,外公单位的同事迅速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