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颇有些情绪化的煽动意味,有点像后世一些公众号大的标题党风格,按理说,和潘觉这样有身份名望,专业性也受到了认可的专家身份不符,最大的作用就是吸引眼球。
但是内容,却还是比较有干货的。
文章主要谈,改革开放至今,很多国内的民营企业,已经经历了最初的原始积累阶段,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于是,扩大生产经营,多元化发展,成为企业进一步成长的必经之路。
但是在这条路上,却出现了很多‘值得讨论’的行为,这些行为,到底是多元化发展,还是多方面行骗,这值得讨论。
包括:
企业重金坐庄,常见的办法包括低价取得法人股,进而控制一家企业,或者影响一家企业,通过释放利好、利空等消息,通过进行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操纵股价,从中获利;
最极端的,方式,利用高送股的手段,表面上增加股民手里股票,却没有让股民得到现金,推动股价上涨,之后大量坚持。
股市是来钱最快最暴力的一个方面,也是对普通股民伤害最大的一块。
这种方式不但伤害股民,让股民对股市失去信心,更重要的是,会彻底扰乱金融市场,导致金融市场失去‘企业融资扩大生产、投资者得到回报’的基本功能;
第二种方式同样简单而直接,高息吸贷,通过制造概念,利用控制的基金、保险、理财等产品,给出惊人的回报,合法或者非法、灰色的吸收民间借款,有一些贷款的回报率,甚至超过了30%;通过高额回报承诺,短时间之内就能聚敛大批钱财;
这种方式的弊端也十分的明显,为了满足不现实的回报率,只能不断的想办法去填补亏空,用后来者的钱,填补之前的漏洞,融到的钱,无法用到真正的生产中去,而是不断在‘十个杯子九个盖子’的游戏中消耗殆尽。
当有一天,这个游戏玩不下去了,后果就是资金断裂、之前的融资全部毫无意义、人民群众蒙受巨大损失、造成社会动荡。
第三种是在实体经济中‘搅混水、捞黄金’,通过各种方式去控制一些效益良好、前途光明的企业。
如果是仅仅控制企业,这倒也无甚可说,市场经济,企业的融合兼并甚至破产都很常见,也都是商业规律。
可是,一些人在控制了企业之后,既没有去芜存菁,也没有让企业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而是利用这些企业成为融资机器,最终把企业拖进泥潭之中,毁掉一个个原本可以成长起来的优质企业。
文中还举了一个例子,某集团在特区收购了一个主题公园,经过一番运作,社会各界都非常看好,3个亿的投入,在当年就通过三年门票承包、团队票运营、导游承包等等方式,得到了6个亿的资金回收,盈利一倍。
但是接下来,这个集团并没有把这笔钱用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上,而是以‘统一使用’的名义,全部输送到了集团总部,并且又用这个公园做抵押,向银行贷款8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