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相吕淑岚眉头一皱道:“这位大人说的话不无道理,如今参考的学子实在是十分多了。”
帝霆轩微微直了直腰,半侧着身子看向吕淑岚,开口道:“本官与右相有不同的想法。”
吕淑岚:“哦?不知左相是和想法?不如说出来,大家参详参详。”
帝霆轩道:“本官以为,读书不应该单单只是为了做官,而是应该为明理。”
他看向朝堂上的众臣说道:“诸位有出自寒门的学子,也有出自世家大族簪缨门第的子弟,大家初读书时难道全然是奔着做官来的吗?”
帝霆轩敞开双臂,扬了扬身上的袍子,“本官本来是只能做个富贵闲人、空头王爷的人,如今是因为陛下赏识器重才能做到了这左相的位置上。”
他继续道:“本官三岁起就得父爵亲自教本官认字读书,五岁入宫学读书,那时候是奉了母皇的旨意,叫我好好读书,我却并不知为何要读书。当时男子是不能出入朝堂参与政事的,当年本官尚十分年幼,一日下学后归来,曾问过父爵这样一个问题。”
帝霆轩:“本官问父爵,我一个皇子,生来富贵,没有机会科考入仕,也不需要赚钱养家,只要安安稳稳的长大,就有王爵富贵,无论我有没有学士都可以一辈子安乐不愁,何必非要这样辛苦的读书?”
“父爵执着我的手,只有一句话——为了明理。”
帝霆轩说起旧时的父爵,满面怀念,“本王如今都记得父爵说的,为了明理。读书不为别的,只为了明理,不只是富贵人家的子弟需要明理,那些普通的百姓家中的孩子更需要。”
帝曦语:“正是此理。”
礼部尚书道:“陛下,为了明理而读书,这种话说给我们听自然是能得到赞同的,但若是说给百姓听就不一定了。与百姓家中而言,孩子到了能读书的年纪也能帮着家里做家务活了,怎么会单单为了明理而送孩子读书。即便是寒门学子,明理的同时更多的是为了入仕,为了有更高的收入,让生活变好。这种明理的隐性好处并不被看重。”
蓝容也道:“供孩子读书太辛苦了,不太容易有人同意支持。”
帝曦语点点头,道:“朕也知道,可你们看看如今百姓们是如何种地的,几百年了,种地的方法变过吗,粮食产量增加过吗?百姓全然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那年就多收点,天灾时就少收,甚至颗粒无收,这种情况难道就不能得到改善吗?”
礼部尚书一脸懵,“这也与读书有关?”
帝曦语笑道:“他们的父母就不识字,一切都靠着土地吃饭,难道孩子们还要和父母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