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关东团练大营中,太子宴请长安城内的心腹官吏、营中诸将,夜宴已至尾声。
诸人告辞离去,相携而去,唯行军司郎中章鼎借故留了在一旁。
陈重送别了傅知仁的人,转过身,见章鼎还逗留在旁,微微皱眉,笑道:“章郎,还有何事?连傅府君他们都不得与闻?”因前头他明说了长安令傅知仁等人皆是心腹,而章鼎还背着傅知仁禀报要事,若不是真的事关重大,陈重就要心生不豫,怀疑章鼎是有心邀宠。
“陛下,”章鼎忙低头小声道,“此事不得不密。”
陈重见他郑重其事,点点头,不让他再解释,吩咐卫士把好帐门,让章鼎里面说话。
“日前,大宋前礼部尚书吴子龙,派人传递了一个消息给军情司,”章鼎小心翼翼地说道,“宋国吴子龙等人不欲曹迪挟持宋皇,辽宋媾和。为了阻止议和,吴子龙召集党羽密议,吴欲诈投赵杞、曹迪,出任礼部尚书,以期参加辽宋媾和,在仪式上犯险行刺耶律大石。”章鼎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直到此时,他也觉得这事太不可思议了。吴子龙乃是和陈东、邓素齐名的人物,门生党羽遍布宋国朝野,竟然不惜效法张良博浪之一击。行刺耶律大石,无论成与不成,吴子龙都活不下去了。可是军情司的人言之凿凿,消息确切,而且十万火急,襄阳那边的军情司管事要朝廷这边给一个答复。
“荒谬!”陈重脱口而出,见章鼎这神色,又强行忍了下去。
“耶律大石乃辽国武状元出身,莫说吴子龙,就算普通军士都不是对手。”
“再者说,如此大事,吴子龙怎会不知轻重,竟然让我军情司得知了?”
“是,臣也这么想,”章鼎接道,“可军情司那边,却很肯定。这行刺的消息,并非军情司自行探知,而是吴子龙的门人,通过宋国锦襜府主动找上了军情司。要我们军情司帮忙,吴子龙行刺耶律大石的同时,他的门人会在襄阳城内外一起发动,制造混乱。他还另外安排了人手,意图从曹迪手中将宋皇的子嗣从宋军大营救出,然后马不停蹄地送往鄂州。之所以找上我们,是因为此事动静太大。吴子龙在宋国锦襜府的影响有限,动用不了突骑渡江,所以这才联络我们,希望我们军情司调动死士,协助他们将宋皇子嗣送回杭州。”
“异想天开,”陈重仍然难以置信,冷冷道,“送死由他。大夏死士,凭什么?”
“吴子龙那边带话,如果辽宋议和,夏国‘一击得二虎’的机会就没有了,三朝之争,百年之后,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章鼎小心翼翼道,“吴子龙等人,不愿意宋国被曹迪挟制,割地赔款,所以宁死也要坏了议和大事,哪怕谋刺耶律大石之事不成,他以死谏阻止议和,必然激起天下舆论。在这种压力下,以如今宋国朝堂的形势,哪怕曹迪挟制宋皇强行签署了和议,宋国朝堂也没有人敢于承认这份和议的。天下局势,向何处变化,就有新的转机了。”
章鼎禀报完毕,陈重眼神变幻数次,并没有说话。
“那就好吧。”沉默了片刻,陈重缓缓道,“你先安排,同时将此事报柳相定夺。”
“好。”章鼎躬身道,正待告辞,陈重又道:“吴子龙在宋国党羽众多,他如果真的为阻止辽宋议和而死谏殉国,只怕他的门人学生,不会善罢甘休吧。”
“正是。”
“吴子龙杀生成仁,他的门生党羽不会善罢甘休,反而可以借势,如果宋辽因此议和不成的话,吴子龙又早有谋划的话,趁机夺回宋皇子嗣,他这一系党羽在宋国会声势大涨。吴子龙在宋国士人中间的声望,只怕还会超过陈东、邓素等人。”
“有时候,”陈重看着章鼎,意味深长道,“你没法打败一个死人。”
“陛下深谋远虑。”章鼎含笑道,“东朝君臣,尽在掌中。”
“故老常言,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赵元直在宋时,迫于形势,替邓素受过,在相府开炮轰击吴子龙的门生,死伤无算,吴子龙因此被迫退隐。他算是与吴子龙一系结下了死仇。”陈重看着章鼎,悠悠道,“如此一来,赵元直此生恐怕很难为宋国所用了。赵元直允文允武,这个人才大方拱手相让,我朝就却之不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