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万洲笑道:“就怕会叨扰地方啊。京官还是穷,一旦出去了……”
贾蔷闻言哈哈笑道:“于爱卿倒是敢说真话,不过大理寺和御史台不就是监察百官用的么?如果监察不利,那说明大理寺和御史台有问题,存在漏洞。既然有疏漏,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实在不行,还有绣衣卫在……”
于万洲忙道:“圣上所言甚是,不过还不必出动绣衣卫。唯有遭遇危及国朝安危之时,方可出动绣衣卫。其实早在元武三年起,朝廷就受圣上之旨意,不断往外派遣御史官员。只是因为大燕着实广阔,言官自京城出发,还未至地方,消息早就传了过去,意义也就不大了。如今却是不同,当有奇效。”
贾蔷闻言呵呵一笑,道:“好,且听爱卿的。朕也相信,朝廷诸部堂间通力合作,必能解决此难。不过,朕且再最后啰嗦几句。以朕之见,朝廷可不定期的往各省、府派遣巡查小组,小组又可分明暗两队。明者,听取民声控诉。但很显然,许多百姓碍于凶威,未必敢出面,所以还要有暗队,暗中巡查。
朕于政务一道,并不擅长,能提出的建议,也就这么多了。余下的,都要靠朝廷上的诸臣工们,以不世之才,爱民之心,来不断的完善。
朕的先生曾与朕言,于爱卿乃不世出之奇才,若将青史上所有名相排个序列,他相信于爱卿可排前三……”
此言一出,殿内无论皇子还是文武官员,无不哗然一片。
这个赞誉,着实有些太过惊人。
而且,若只出自林如海之口,也就罢了,谁都知道,于万洲当年能从藩土直接调入京中为官,三年后直入军机,有林如海的力荐。
可贾蔷当着满朝文武这般说,显然已是认可了这种说法。
只是,于万洲这些年虽然做的不错,尤其是在接任突然离世的张潮留下的重担,担任元辅前,就已经以超强的手腕,强势推动义务兵役制,使得大燕每年从本土上往藩土、外省固定输出上百万的义务兵。
这些义务兵最大的作用,就是成立生产建设兵团,开发藩土、外省的沃土,使得朝廷对四大藩土和诸外省的开发大大加快。
谷&;/&; 这可并不是简单的差事,不是只要将人送出去就完事,这个过程中牵扯到方方面面无数条线,杂乱如麻。
然而于万洲却能以沉稳坚决的手段,将各方面理清理顺,一举抵定了全民义务兵役制的妥善运行。
但是……
这个评价是不是仍旧太高了些?
就治政功绩而言,便不提林如海,韩琮、张潮、李肃等,也都不在于万洲之下。
于万洲本人显然也大为惊诧,从来不动神色的面上,也颇显动容,他激动的面色涨红,大礼跪拜下去,叩首道:“圣上,臣本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圣上所重,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得报于万一?臣所为者,不过忠于厥职本分之属也,焉敢当得圣上和林恩相如此赞誉?臣羞之愧之,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众臣面色复杂,原以为今日是天子携诸皇子相见百官,想让百官出些力,去秦洲为诸皇子效命出力……
未想,竟是一出君臣会……
仅凭今日一场,于万洲便足以千古流芳矣。
贾蔷微笑道:“其实在朕看来,于爱卿是有机会成为青史第一名相的。只要能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不断的完善朝廷各项制度,尤其是自我革新纠错的能力,真正让朕,以及后世之君做到,圣天子垂拱治天下。那么,你必为古今第一名相!”
这话,却让于万洲额头上的冷汗,一瞬间涌出,汗流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