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要将大本营安在佛殿基,时月有他的考虑,也经得了其他人的同意。
一是这里位置隐蔽。如前所述,在石林、树木和山崖和重重阻挡之下,佛殿基的位置极其隐蔽,从山下看,几乎是看不到的。
二是便于护宝。在佛殿基筑庐,相当于卡住了前往虎啸岭豹飞石的去路,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大齐”金藏的安全。
三是有生活之利。从这里下山,到永王、排潭和秦梦等街市,路线是最短的,有利于采购生活物资,也利于老年人就医。山坳里的土地比较充足,可供耕种,便于自给自足。而且“如意井”的泉水,比黄天荡山顶水荡和虎啸岭岩洞里的水更为清澈和富足,有饮用和灌溉之便。
四是可复兴祖庭。虽然没有建立寺院,但一批修行人的住山,无疑是某种程度上的回归,可以告慰金台等台基庙历代高僧的在天之灵,延续求法得道的香火。
五是可以维护甑山和黄天荡的生态环境。台基庙修行营地的建设,可以吸聚人气和注意力,从而减少外人对虎啸岭、豹飞石和黄天荡、天坑的关注,让它们独立于烟火之外,保持永久的清静和神秘,从而继续保证宝藏的不为人知。
为锻炼筋骨和胆魄,秦时月也向闭目师父学习,整日穿行于山林,并能驭百兽而行,在乌珠旮旯里、天生桥、虎啸岭、双弓尖、干草坡、狼头峰、天坑、黄天荡一带上下游走,顺带采集各种山珍和药材,制成笋干、药丸和膏药等,定期由燕自立他们送往仙霞岭一带,也可去排潭等地销售,换购山上所需物资。
日常的蔬菜,则是自己种植。
若论开荒种地,秦时月有的是力气,只是原先搞不清种菜和种庄稼的时令节气。自从母亲和夏菱上山后,这个问题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解决。
夏菱懂种菜,母亲更是一本农家谚语的活字典。听她说说顺口溜,就知道什么时候种菜,什么时候收庄稼了。你听: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过了芒种不种稻,过了夏至不栽田。
知了叫,割早稻。
七月葱,八月蒜,中秋里头种白菜。
头伏萝卜二伏菜,末伏种的好油菜。
在秦时月看来,播种蔬菜和庄稼,不仅有新奇感、成就感,收获的时候,更有说不出的惊喜和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
譬如番薯,不仅果实累累,可以当主食,而且茎藤均可作菜,番薯头、番薯梗是他夏秋两季的当家菜。
再如金针、辣椒、茄子、豇豆等,摘光了又会长出来,简直是层出不穷,似乎可以不停地收获。
每每那个时候,母亲就在一旁感叹:“人勤地不懒。只有懒的人,没有懒的地。天地仁厚,万物兼备,人当知福惜福,感激恭敬啊。”
秦时月听了,连连称是,一边收获,一边还施展些腾跃蹿跳功夫,以博母亲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