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莺只得忍痛离去,秘密将大臣召集起来,带到李晔面前。
顾弘文拿来纸墨提笔起草密旨,一边写一边泪流不止,不禁哽咽道:“大家崩去,奴婢何以得活!”
“圣上?”
不到一炷香,十几名重臣来见。
见到李晔这般模样,大家也是半天没有反应过来。哪怕是心里已经做好一定思想准备的孙偓,见到李晔的这一刻都有些无法接受。他们谁都不愿意相信,昨天还在主持内阁会议的皇帝,今天就成了这样。李晔见众人前来,勉强露出一丝笑容,问韦昭度:“你仍然忠于朕么?”
“臣愿为大唐社稷赴汤蹈火。”
“那你就去晋阳吧,河东是我朝龙兴之地,不能交给外人出镇。边疆的战争,你们不能停下。契丹、突厥、沙陀、党项、高昌、身毒诸胡,你们要永远留一个心眼。耶律阿保机是不是在河西效力?把他召回来吧,留在长安。”
“咳咳。”
李晔现在每说一句话,声音就弱几分,若不仔细听,几乎听不到他要说什么。
“王抟。”
王侍中上前一步,面色复杂的看着皇帝。
太平登封十三年十二月初,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齐王李弘终于全歼甘州吐蕃,率主力至龟兹城祭天勒石,以纪念收复西域,同时告慰当年死难将士。长达数年的河西会战结束后,齐王还准备西进,但长安特使带来了皇帝的密诏,令诸王火速启程回京,目的不知道。
太平登封十四年春,上移居西内新建的长乐宫。
二月,太师、太子少保、紫金光禄大夫、骠骑大将军、集英殿学士、知制诰、南阳王、左右神策军中尉、河南大学校长、故相刘崇望薨于洛阳,享年八十一岁。噩耗传回长安,病中的李晔伤心痛哭:“朕本想克复安西后与老师把盏共饮,不料天不假年,令人情何以堪!……”
赠楚王,谥文靖。
陪葬皇陵,配飨庙廷。
中秋,故相河间王杜让能薨于长安蛤蟆陵家中,享年七十三岁。老爷子于梦中而卒,前一天曾感叹道:“想念圣上烤的羊排……”
刘崇望病逝的时候,病中的李晔还不顾天气寒冷,亲临明德门目送葬队远去。等到杜让能也去了,李晔就闷在宫里了,刚回京的齐王奉命去替李晔吊丧。宰相们来长乐宫奏事,见李晔沉默不语,就知道圣人是为河间王的薨世难过,便劝慰道:“杜文端公一生功德圆满,立说、立德、立功,正心、正行、正风,三女五子十二孙,皆是才俊,圣人理应为他高兴才是。”
殿内的炭火燃得很旺,李晔的心却如外面的雪地一样冰冷:“朕继位之初,李茂贞据凤翔,王重荣据河中,诸葛爽据河洛,孟据上党,李克用据河东,朱全忠据汴滑,秦宗权据淮西,时溥据徐泗,朱瑄据兖海,王敬武据淄青,高骈据淮南,秦彦据宣歙,刘汉宏据浙东。”
“皆自擅兵赋,互相吞噬,朝廷不能制。江淮转运路绝,两河赋不上供,但岁时献而已。号令不出潼关,国命所能制者,河西、三川、京兆、岭南数十州。大约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侯废置,不自朝廷,藩镇割据于外,宦官专制于内。杜文端公和楚文靖王于朕有臂膀之功。朕铲除奸宦之后,杜文端公为朕判断三司,操持内政,楚文靖王为朕都督军事,观察中外。当年的情景现在还历历在目。朕这两天在想,老臣先后羽化,朕大行之期也快了吧?”
慌得众人慌忙跪下,王抟作揖道:“圣上春秋鼎盛,臣言语不慎,请治罪。”
见王抟如此惶恐,李晔反而笑了:“王相公熟读经史,也知道世上没有不死的帝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杜相公的谥号谁拟的?”
王抟道:“臣拟的。”
李晔笑道:“杜相公一辈子刚正不阿,事事以国家利益为先,有时候连朕的面子都不给。文端倒也贴切。人啊,所谓长生不老那都是虚无,生老病死才是普世规律,朕虽然是帝王,也难免有那一天。王相公,若是真到了那一天,你们会给朕一个什么样的庙号谥号?”
王抟见实在躲不过去,想了会儿,道:“圣人生而神灵,挽大厦于将倾,救家家于倒悬,如今国家东到新罗,直抵日本。西越怛罗斯,中转玉门。北抵北海,无边沃野,诸胡臣服。南至南海,海通狮子国。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安享天伦。大唐国泰民安,神州海晏河清,天下已有十几年未动刀兵。社稷中兴,盛世将临,勉强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