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青年学生,则是进入到征讨军。
让学生兵成为征讨军骨干……这是大帅说过的话。
赵诚一声令下,整编完成的第七军团在军团长郑强的带领下,开拔进军开平中屯卫。
从宣府镇向东,想要到顺天府,需要越过一道长城。
这道长城,对于朝廷来说,相当于是心理防线,一旦攻破这道长城,一日之间,大军就能到了京师城下。
这时候,赵诚有两个选择,第一是低调一些,让大军南下,绕道倒马关所,或者是井陉。
倒马关所现在征讨军的掌控之中,出了倒马关所,向东就是保定府,从保定府北上,绕道天津三卫,就是开平中屯卫,也就是后世的唐山。
这样走,麻烦一些,但是,对朝廷的撼动要小一些。
只要让东方商号的人在京师花些钱,买通内阁的人,甚至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崇祯感觉不到什么危机,让朝廷对这件事情视而不见。
另一个选择,则是高调一些,直接从宣府镇东进,打破居庸关,大大方方地进入顺天府,直插开平中屯卫。
居庸关是守卫京师的西大门,是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旦居庸关被打破,绝对天下震动。
到时候,崇祯很可能会没有其他选择,直接下达勤王的命令,让天下兵马进京勤王。
崇祯五年的大明,天下忠君的兵马还不少,只要崇祯一声令下,就会有多路大军进京勤王。
崇祯一朝,京师曾经数次危机,各地来勤王的兵马很多。
只不过,真正勤王的兵马,往往最后都没有好下场,以至于到了最后,肯来勤王的越来越少了。
但即便如此,到了李自成兵临城下,大明要灭亡的时候,崇祯下了勤王令,依旧有大军动身。
比如左良玉,派了几千人磨磨蹭蹭地北上。
又比如吴三桂,其实是调派了大军的,但是,他的动作同样很慢,目的是观望。
看一看李自成和崇祯谁能赢,如果崇祯能守住京城一段时间的话,大明有回光返照的迹象,吴三桂的关宁军绝对会南下,打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