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来临,整个辽东都开始繁忙了起来。
这时候高句丽的百姓们发现,自己一直以为只是会搬砖干活的徭役们,一个个拿起在自己眼中都带着几分稀奇的农具,干起农活来比自己专业多了。
在徭役指导下,带领着他们开始在周边田地开垦耕种起来。
各种各样的生产农具,除了最基础的几个,很多都是他们从未见过。
有牲畜们牵引的曲辕犁,有专门用来育种的培育室,有引导水流进入田地灌既的蒸汽机。
可以说,一件件的东西都是这么令人不可思议,他们第一次感受到大唐人跟他们仿佛有着本质的区别。
甚至对自己能成为大唐人充满了向往,或者说是野蛮对文明的向往。
最让他们感觉到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手中各种普通的农具。
这些农具看起来平常,但却都是钢制的,对种地的他们来说,农具好不好,难道他们自己不知道吗!
当然,最调度起他们积极性的事情,是官府说道了,今年你们能开垦多少土地,那这些土地都算你们自己的土地。
今年不收税,明年收一层,到第三年才开始收三层,当然,今年过了后,土地便稳定下来,不再进行登记了。
所以,这些高句丽的百姓,在今年相当拼命的开垦土地,能开垦多少算多少。
而对这幕,李泰并没有去阻止,甚至有几分鼓励的意思。
因为自己对这个地区的规划,所以这里的土地是不够分的。
不过这种不够分,在自己把徭役们带回长安,或者安排去修运河后,肯定会有空余土地多出来。
但只要按照正常的发展,那终究会出现耕地不够当地人分的情况,因为人多地少就是这里的主色调。
随着商业繁茂,工厂诞生,他们多少会发现种地的收入比不过工厂的收入。
随着产业发展,不论是产业自身对土地的需求,还是地主对土地的兼并,终究还是会形成马太效应,然后当地人要么创业成为富商,要么为富商打工。
至于地主,李泰感觉会更多会成为有地主性质的产业主,多少也算本地资本主义萌芽了。
接下来,应该就是会弄出类似青苗贷一样的东西,迫害更多的农民破产,逼迫农民成为工人,完成资本主义的积累,使得不断让自己的生产产品扩大再生产。
说到这里,原本李泰不理解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这种东西,听起来真的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