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侃侃而谈道:“经过上一次巴尔干战争,我算是明白了,保加利亚非同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地方千里,军队数十万,但与邻国有几代之仇,封建制度落后腐朽,所以一打就垮。”
“而保加利亚面临亡国之危,于是他们动员农民、鼓励参军以增加部队人数,百姓尽力耕种来增加粮食产量,工人加班加点生产部队需要的武器,建筑师费尽心思以加固城池。虽然沙皇残暴贪腐、优柔寡断、刚愎自用。可他们的将军和士兵一个个悍不畏死,勉强可以算同心同德,上下共同努力了……”
“战败后大出血的保加利亚都尚且如此,罗马尼亚更应该备战,要痛击保加利亚,所以我猜测,陛下有意扩充军备,而且要不出兵则已,出兵就竭尽国力、全力以赴,否则,恐怕不能轻易战胜保加利亚!”
米哈伊还是不解:“话虽如此,但你如何能知我向国王提出的兵数是六十万?”哪怕在首都王宫上,知道这个具体数字的,也不超过二十人。除了国王、首相、几大部长、王族子弟等在场的人外,也就在一旁的重臣知晓。
米哈伊作为“法国派”亲王,被国王看重,决定让他也参与进军议中来,所以才知道此事。而艾瑞克虽是部长的儿子,却因为没有达到相应高度,当然是不知情了。
所以当米哈伊亲王乍闻维克多报出的60万这个数字时,都是惊诧莫名。艾瑞克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扩军、为什么要提拔新官,一度怀疑自己是个假的高干子弟。
维克多自信道:“这是我推断出来的。”
“推断?”
米哈伊有些不信:“维克多你当时可远在军营,远离王宫,竟能凭空推断得如此准确?”
维克多笑道:“我真的能。”
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厅堂之内的油灯也已被点亮,所有下人都被赶了出来,当着艾瑞克和米哈伊的面,维克多一本正经地开始了他的“推演”。
“按照一贯的《战争法》,凡是扩军上万,军队远征,百姓的费用,国家的开支,每天的耗费不计其数,造成的内外骚动,更是难以忍受的……”
一战的时期的罗马尼亚,生产率较低,但人吃马嚼每天消耗的粮草却不会因此变少,所以征兵比例也很低。
“今日罗马尼亚,鼓励开垦农耕,每亩产量,比以前多了不少,我数月之前曾听官员感慨说,罗马尼亚境内人口突破八百万……所以粗略一算,就知道最多征兵也不过六十万到八十万人!”
罗马尼亚没有实现统一,尚且只拥有八百多万人口,若是出60万人,征兵率则是8%——9%嫌少?但事实是,这个时代一般国家的征兵比例都不会比这个数字高出多少来。
维克多前世看过一篇文章,说二战德国兵力最雄厚的时候征兵率为11.5%—14.7%之间,德国总人口当时八千万左右,加上仆从国军,大概有一千万出头的样子,近现代有化肥、有工厂的工业强国的科技水平下,一个社会所能养活的军队也是这样,更别提农业国的罗马尼亚了。
60万,这已是罗马尼亚征兵的极限,再多,就要极大影响后方生产,百姓的日子便过不下去,前线的将士便要饿着肚子,几个人共用一杆步枪了。
保加利亚在一战时,征兵动员率曾经达到过惊人的30%,结果就是国内经济近乎崩溃,全国的农业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全部依赖德奥两国,举国上下也养不活前线士兵,只能向德奥借粮。后来在协约国封锁下,借不到一粒粮草、弹药,迅速兵败投降,这是血一般的教训。
“所以,罗马尼亚军队非六十万人不可!”推演完毕,一阵鼓掌声便在室内响起,是米哈伊在赞叹:“好你个维克多,你这番推算,与我的的原意几乎相差无几!”
艾瑞克也一改方才的不以为然,对维克多的推演能力唏嘘不已,再也不敢小觑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军官,他立刻感慨道:“我之前一直学习兵法,对上面说的‘认清自己’一直报以怀疑态度,我以为自己已经可以对罗马尼亚方方面面了如指掌了。可今日听到维克多的推演,这才知道所谓的认清自己,看来经过实战和未经实战果然是不一样的,我未来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维克多连忙还礼谦逊,心里则暗暗嘟囔道:知道了结果再反推过程,全看我这张嘴怎么吹,只要逻辑不出大问题,当然不会有错了……
既然被维克多说得心服口服,米哈伊也不必再隐瞒了,于是他就将上个月议会讨论的事情原委,告诉了艾瑞克和维克多。
“你们两位可能不清楚,巴尔干战争前夕,国王就要求议会和军官团保持镇定,总参谋部坚持扩军,说什么不能一次性打垮保加利亚,那不如不打。后来军部看见保加利亚被围攻,军队立马改口现有的二十万人军队就足够了。于是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以二十万人进攻保加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