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依旧是那副端着的天山雪莲模样,似乎被取笑的真的不是自己一样,还点了点头。
补充是肯定要补充的,不过不急于一时。
“子房原来不是说去沛县集合吗,物色到了一个资质还不错的主公”项梁不排斥带着项家投奔明主,他此刻也没有让侄儿项羽上位,或者是自己上位的意思。
明主也好,一时的庇护伞也罢,总之项家不能当这个出头鸟。
虽然跟着人起势,以项家的实力,大概也会被认为是拥立了傀儡。
张良养气功夫还算到家,没有因为想到刘邦那个坑货而生气。
刘邦,范增,如出一辙的坑货。
张良是出于对范增的信任,才觉得刘邦一定是他筛选过的,可以推举为抗秦先锋的人,结果没想到,刘邦说投降就给大秦投降了。
不是,这个人是怎么接触到大秦的人的直接去找官兵吗,难道
张良的手下反侦察能力差了嬴政手下一成,不过比扶苏的要好一些,所以张良这里每天都能得到,甩掉了大秦的探子的消息。
每天都甩掉探子,几乎可以等于每天都没有探子,谁能想到,同一家人还能派出两波探子这是不是有点离谱了。
平时他们也不跟踪刘邦,所以也没意识到会有人直接和探子接头。
刘邦的脑子灵活,也是张良原本看上他的条件之一,只是这有些灵活过头了。
虽然不是合作关系,但是被隐瞒的情况下投降,也是让人十分不能接受的。
我在辛辛苦苦为了未来谋划,甚至考虑到你的兵马不足,已经拉好了赞助,但是你说投降就投降了
也是这一刻,张良意识到了,自己和刘邦,或者说是现在的刘邦,并没有共同语言。
刘邦是更为注重自己的生活状态的,而他也确实和秦朝没有深仇大恨。
两人并没有共同的利益纠葛。
更主要的是,他张良,高估了自己的判断力。
没有互相沟通过,就自顾自地替人做下反秦的决定,导致意见不合时候,也并没有一个合适的立场,这对张良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
张良这次“离家出走”,也是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时候,他感觉他到底还是被天书影响了。
天书推崇嬴政,他也被带着觉得嬴政愈发高不可攀,难免急躁了些。
往常拉个人入伙都要细细考虑,现在竟然是“先下手为强”的意思在左右他的思想,这对于张良来说简直是一场致命的不过脑子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