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卫皇后和卫太子什么也没干就被扣上了巫蛊的帽子,现在许家自己将把柄授于旁人,自没人放过。赵飞燕知道这事后,立即将事情扩大化,趁机告发许皇后、班婕妤以巫蛊诅咒后宫女子,魅惑皇帝。”
“不说巫蛊之祸这类冤案,历史上凡涉巫蛊的案子,几乎没有不流血的。汉武帝时,陈皇后以巫蛊求恩宠和子嗣,汉武帝废后时诛杀了三百多人可说是血流成河。陈皇后还只是求子,而非害人,现在平安侯夫人许谒不仅诅咒后妃,还诅咒太后倚重的兄弟,哪里能讨了好。”
王太后很生气,现在就恨不得废后。可最终也只是生气,相较于许家,现在王家才是众矢之的。
“当然了,许谒诅咒王凤和王家人也不是没原因的。汉成帝登基那几年,大汉颇多灾祸。现代许多灾祸我们都能分析其成因,但在古代天灾常被认为是上天降下的天罚。其实哪有那么多天罚,真有天罚直接一道雷劈死昏君奸臣就好了,何必折腾普通百姓。权贵不会因天灾饥寒交迫地死去,百姓却会因天灾饿死、冻死。”
百姓们豁然开朗我们又没干坏事,天灾为什么不惩罚那些荒淫无度的权贵,多是折腾他们。
“面对这种被认为是天罚的天灾,封建王朝通常会让皇帝出来认个错,或者随便撸掉一两个丞相之类的高官应付一下上天。当然了也会有汉文帝、汉宣帝这类遇到天灾不急着认错,而是下令招贤解决问题的明君。”
“汉成帝是个昏君,但他又不认为自己是昏君,自然是找人背锅了。恰好公元前30年即建始三年起,连续三年出现月食。月食、日食在现代是天文爱好者喜欢观测的天象而已,但在古代常被认为是不吉的异象。”
“王氏外戚正如日中天,太后的哥哥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自然就是那个必要时给皇帝背锅的最优对象了。于是许多大臣进谏,认为天灾和异象是因王凤德不配位。正常情况下,王凤需要引咎辞职,避避风头。”
“王凤将大司马大将军当做家族继承的东西,且自己上去没多久,自然不甘心就这么下来。且他现在要是引咎辞职,另推一个王家人上去,一旦再出现天灾,那就不是王凤一个人德不配位,而是王家德不配位了。”
“王家不愿意坐以待毙,将到手的权利拱手相让,于是他们想到了祸水东引。这个祸水东引的对象就是当时专宠的许皇后,王氏的党羽刘向、谷永等大臣出面弹劾,说是许皇后专宠后宫却没有子嗣才引来天罚。”
才上书弹劾许皇后的王氏的党羽刘向、谷永等大臣以及王氏外戚这就很尴尬了
“这也是封建王朝的传统技能了,朝廷昏聩,都是妖妃的错。古有妲己、褒姒,后有赵飞燕、杨玉环,反正昏君都是白莲花。”
“有趣的是这些被定义为祸国妖妃的女子是不是好人暂且不论,基本是福祸皆系于帝王不直接介入前朝没有实权的后妃。至于那些临朝称制,直接决策国家大事的女主因大多干得不错,任内总能完美过渡甚至让国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不会成为祸国妖妃。”
“有灾祸不寻思着赈灾救人,就急于将天灾归结于皇后专宠,纯粹是朝廷的大臣死不要脸,推卸责任。要是后宫妇人专宠就能引来天灾,那以后让太监当皇帝好了。太监当皇帝就不会宠爱后宫女子,不就没灾祸了。”
皇帝们,尤其是没有裤子的皇帝总觉得下身有点凉飕飕。
“王家将灾难归结于皇后专宠,不许帝后相见,加速了许皇后的失宠。其后,许皇后和平安侯夫人许谒的父亲许嘉也因王氏外戚的排挤抑郁而终。汉成帝见异思迁是一方面,但许家和许皇后的落魄更离不开王氏外戚的针对。”
“许家憎恨王氏外戚并不奇怪,只是将报仇寄托于虚无缥缈的诅咒太过愚蠢。诅咒之事被揭发后,太后王政君比汉成帝更愤怒。班婕妤没有参与巫蛊之事,与许谒又不相干,加上本身聪慧,应答得当得以从此案脱身。”
“许皇后因与行诅咒之事的许谒是姐妹,不管知情与否,都难以洗清嫌疑。王氏外戚与许氏外戚本有龃龉,许皇后没有成活的子嗣,王太后早就不喜这个儿媳希望儿子可以宠爱年轻其他嫔妃,加上汉成帝也有了新宠,许皇后是一点依仗都没了。”
“许皇后的近亲给出了这么大把柄,王太后和汉成帝自不会放过。此事的结局就是许谒等直接参与者被处死,许氏余族被遣回封邑山阳。许皇后被废,退居霍成君被废后曾居住的昭台宫,一年后又迁居长定宫,称长定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