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七章

或许是因为他懂事后,皇帝已经成为一方霸主,他生长在太子的庇护下,长大后又被封为亲王,跟着皇帝出征时也是无往不利,几乎就没受过什么挫折。

最大的痛苦经历,或许就是被他的父皇抽打的那几下鞭子吧

不过这样也好,都交到她手里,也省得晋王不识货,白白糟蹋了好东西。

早在北宋年间就有人开始使用石炭和石油,只不过后来宋朝灭亡,很多技术在战火中失传,加上当时开采的技术达不到,导致这些能源的利用率低下不说,还容易出事故,反倒成了穷人的专用,并没有得到上层的重视。

同时,因为秦汉唐三代在关中定都,人口大幅增长之后,消耗的木材量成为天文数字,导致黄河中游地区从原来的林地变成了黄土高坡。

晋王封地所在的关中之内本就贫瘠,战乱年代无人维护水利设施,得不到灌溉的土地连年旱灾,就算运城有盐,也换不掉足够的粮食,导致这里的人口流失严重,更难以抵御来自北方蛮族的侵袭掠夺。

皇帝将自己的几个亲儿子,都封在了北关重镇,除了亲王名下的一万亲兵之外,还有封地所在的三镇兵马统领权。

晋王从十四五岁就开始跟随皇帝出征,很清楚自己在没有这些将官任免权的时候,就只能像兵部一样,靠粮草军饷来调动这些边军的积极性,没粮就没人,没人守边,他到了封地要不了多久,北蛮杀过来,就是他的死期。

沈青叶没在救命粮上宰他,已经十分仁义。

从上次沈老爹向太子“捐赠”十万石军粮开始,几个皇子就明里暗里拉拢沈家的结果,让沈青叶意识到皇帝对北方边关的重视,将亲儿子“踢”去北关,是嫌弃还是重用且不管,有几位嫡皇子坐镇边关,这粮草军备,显然不能像以前一样将就着能省则省。

可大昭国是从前朝的废墟上重建而起,如今百废待兴,各地的天灾不断,都需要朝廷赈济,而粮食的产量有限,常平仓早就空了,皇帝就算有心想要平定北方蛮族之乱,也没粮食做底气,只能先让儿子顶上扛着。

看出朝廷缺粮,民间也一样缺粮,沈青叶问过沈老爹之后,得知江南也没多少余粮,一旦买空了江南粮仓送去北疆,皇帝有粮就会在北方用兵,势必导致粮价上涨,苦得还是百姓。

所以沈青叶从沈老爹安排军粮开始,就开始让沈氏的商队从南方收粮。

沈万年并不意外她居然会知道在十万大山以南,甚至百越以南,还有不少的小国,四季如春,一年可种两到三季稻,虽然稻米的口感远比不上北方粳米,但一样能填饱肚子。

沈氏商队常年往来于此地,将中原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运往这些南蛮小国,换取粮食和一些南方特产。

沈青叶只说是在账簿和商队的记录上看过,沈万年也未曾追究,便任由她安排此事。

如今有了皇帝赐予的出海令,沈氏的船行可以继续建造大型海船,而以前的中型穿,正好用于沿着海岸线南下,前往这些南方小国收粮。

若从陆路购粮,从南方运粮一路要翻过十万大山,数千里之遥,跨数省地界,要过无数关卡,更不用说这一路上人马的吃穿嚼用消耗巨大,最终耗费的人力物力超过粮价数倍,故而其他人就算知道南蛮粮多,也很少有人去打这个主意。

也只有海运,才能降低损耗和运费,让南粮北调,直达通州港后,再从那里运往北疆各军镇,就省事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