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邦本!
这也是再次点题,表明着一尊金鼎的本意。
张希孟也曾经设想过,四面的纹饰可以用大禹治水、百家争鸣、六合一统,加上大明中兴……这样一来,许是更能符合华夏金鼎的主旨。
但是他提出的方案不出意外,被中书省否掉了。
道理很简单,这是大明铸造的金鼎,按照太师的意思,我们大明朝就分一面,而且大概率还是最后一面,实在是说不过去。
而且要把您和陛下放在一面,到底谁站在中间啊?
张希孟也是无话可说,反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随他们折腾吧!
不过张希孟的建议,谁又敢忽视。
他的想法倒是被贯彻在了皇帝大印上面。
当年老朱心心念念,要找回玉玺,可问题是大元朝的玉玺也未必是真的,还是张希孟鼓动老朱集合天下之金,打造一枚金印,份量绝不在和氏璧之下。
毕竟和氏璧只是楚国之宝,落到了秦国之后,和氏璧也不厚,拿来刻了玉玺,历代传承,磕磕碰碰,估计也早就损坏了。
执着那玩意,意义不大。
好说歹说,老朱算是接受了。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随便找点黄金,铸造大印,自然是没什么。
可是要让黄金涵盖天下,那可就难了。
不过不管多难,总还有实现的可能。
就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大明的探险家们陆续发现了许多大型的海外金矿。
有美洲的,有大洋洲的,也有非洲的,更不要说还有倭国、辽东、天竺等地的黄金。
而且不久之前,从君士坦丁堡也送来了一批金砖。
这些黄金悉数汇聚到了大明,朱元璋的金印,总算有了着落。
就在老朱的亲自监工之下,一枚重达十八斤八两八钱的特大号金印,终于铸造完成。
这枚金印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
如果皇帝没什么事情干,可以拿来练臂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