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此时,穆永祚上前一步道,“父皇,儿臣有一想法。”
“你说!”泰启帝的容色和缓许多,眼中似乎也有赞赏之意。
“儿臣昔日与宁国侯有同窗之谊,对其有几分了解,他并非是贪功之人,而重情义。儿臣以为,宁国侯最想得到的封赏当不是别的,而是与宪宁的婚事。”
“胡说,他已有妻室,宪宁乃是皇家女,岂能与人为妾!”泰启帝佯作怒态。
忠顺王上前一步道,“皇上,先前宁国侯前往辽东,宪宁随往,虽有监军之职,但世人并不理解,京中闲言碎语甚多,幸得皇上体恤,将宪宁召回,臣感激不尽!”
泰启帝不由得十分愧对这位弟弟,道,“你我兄弟之间,这等话就不必说了,宪宁是为朕做事,这一趟她也立下了功劳,朕欲封其为镇国公主,享亲王俸!”
如此一来,忠顺王府便领双亲王俸了,穆永祯看忠顺王不由得越发眼热,而穆永祚想必也是要拉拢贾琮和忠顺王府,谁知也失败了。
两人打了个平手!
泰启帝看向顾铭臣,“顾卿,你且说说,宁国侯如何封赏合适?”
这应当是礼部尚书的活,幸好他来前,已经料到了这一着,提前与聂闻达商议过了,此时上前道,“回皇上的话,臣以为,宁国侯此次有灭国之功,若按功勋当晋爵,若侯爵往上,当是公爵,臣以为,可复其祖上荣光,当是宁国侯所愿也!”
当年,泰启帝可是说过,若贾琮立下功劳,他又何吝啬一个郡王,但真正到了这一天,泰启帝还是舍不得,好容易将水家从郡王的爵位上拉下来了,就等着耿熙死了,郡王的爵位就消得差不多了,难道还要封一个不及弱冠的郡王,给将来的新帝添堵?
就在这时,门口又有小太监晃头晃脑,吴极忙过去,原来是贾琮的奏疏到了,比前一封捷报不过晚了一天。
泰启帝强忍着嗓子痒,闷咳了几声,嗓子里一片腥甜之味儿,他狠狠地咽了下去,接过奏疏,看了一遍后,脸上终于浮现出了笑容,将奏疏递给忠顺王,道,“你看看这小子!”
乃是一封请婚的奏疏,但通篇并没有提出停妻再娶的意思,而是着重陈述了自己与宪宁之间的感情,因同门而情深,既不愿辜负糟糠之妻,又不忍割舍与宪宁之间的感情,愿以半身之躯,入赘忠顺王府,若泰启帝同意,将肝脑涂地,以谢皇恩。
而“小子”二字,便意味着皇帝很中意这门婚事。
忠顺王看后则十分感动,心头一块巨石也放了下来,他知道,泰启帝不肯下旨赐婚,一来是不愿便宜了穆永祯,让贾琮欠下穆永祯一份人情,这也是忠顺王所不愿的;其二,泰启帝还是顾念皇室颜面,哪有上赶着将女儿嫁给人家的,寻常人家也没这回事。
贾琮如今立下功劳,正好泰启帝不舍得以王爵封赏,若贾琮不肯请赏,这道难题,泰启帝还真不好解,眼下便迎刃而解了!
“皇上,若是如此,臣也无话可说!俗话说,女大不中留啊!”忠顺王半是欢喜,半是不舍地道。
泰启帝哈哈一笑,带出一阵咳喘来,“既是如此,朕就只好将这掌上明珠舍出去了,顾卿的提议也极好,就将宁国侯晋爵宁国公吧,说起这宁国公,朕便想起了当年的荣国公,朕年幼时候,曾跟着荣国公学过骑射,谁知,其后世子孙如此不争气。“
此言一出,顾铭臣有些懵,不知道泰启帝又有何意图,忠顺王却是知道的,道,“皇上仁厚,顾念老臣之后,臣有一念私心,还请皇上成全!”
说完,忠顺王拜了下去。
泰启帝忙要弯腰将其扶起来,却有些力不从心,吩咐吴极,“没眼力见的东西,还不快帮朕把王爷扶起来!”
吴极忙上前去扶了一把,忠顺王顺势起来,泰启帝道,“你我兄弟之间,有什么话就直说,便是再难的事,朕也会极力帮你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