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第二天,也就是二十日,杜重威就从遂城退兵到了满城。】
【原因是攻克遂城后,在契丹军中的俘虏中,一个原本隶属于赵延寿麾下的人向杜重威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
【耶律德光昨天已经回到了古北口,得知后晋军队大举进攻泰州了,立刻决定将辎重送回塞外,轻骑全部留下,由他带领重新南下。】
【共有五万余骑兵,明日前锋必将到达。】
【于是,杜重威就和李守贞商议决定,为避免孤军深入缺乏粮草,暂且回退泰州,看看契丹军此时的情况再说。】
【因而,后晋大军不断后退,二十日退到满城。】
【二十一日退到泰州。】
【二十二日,赵延寿率领契丹前锋军逼近泰州。】
【二十三日,后晋军队从泰州退出南逃,一路逃至阳城附近,被契丹军追上,大幅溃败,随后,后晋军队进入阳城。】
【二十四日,重新整顿,在城外列步兵方阵迎击契丹,双方交锋二十余次,最终后晋守住了阳城,契丹军队暂且退去,后晋军队继续南撤。】
【二十六日,在南撤途中被契丹骑兵围攻,且战且退,不过十余里就已经人马饥乏。】
——
秦朝。
王翦看着后晋大军的行动,越看越觉得不对,这仗还能这么打呢?
耶律德光不带辎重,只带骑兵直接南下,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保住泰州、保住他已经拥有的燕云地区。
那就意味着他只能就地征粮了,但这不能改变五万余骑兵没有携带辎重的重大隐患。
再看看后晋的军队,为何要这样马不停蹄地南逃?
就算要撤军,也要讲究一个阵势,讲究稳扎稳打、保持军队的战斗能力。
军心一定不能动摇啊!
走到哪里都要有明确的规划,走一步看十步,知道粮草辎重是否足够、不够的话从哪里弥补……
可后晋军队这样的撤退,莫名显出了几分慌不择路、一心只想退避的样子。
王翦暗自摇头,对杜重威这个将领彻底看不进去了,只是道:“若是后晋不能打出一场胜过契丹,或者对契丹造成极大震慑的战斗,这辽太宗大约也不会介意顺手消灭这部分军队,甚至顺便再来一次南下。”
耶律德光确实抛弃了辎重不假,但若是后晋一方一直这么溃逃下去,耶律德光不做点什么,那才是真的犯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