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应该是受了那天纪长波讲述志愿战的影响吧,周镇南不由得对杨谚多了一份认可。
他走南闯北阅历丰富,天才可没少见,比如一二岁识字,七岁就编写《四书白话解说》,十岁被聘为代总统幕僚的江西张,现在就在化工部任总工程师,他有时开会还能碰见。
还有马一辅,七岁的时候,他的举人老师就已经教无可教,现在是政协特邀代表,周镇南也看到过。
如此相比,杨谚写了一首歌似乎算不得什么,古往今来华夏的天才太多了,称得上“不胜枚举”,以至于人们对天才的阈限都提升了不少。
可周镇南依旧感觉惊奇,谁能想到自己身前让人倍觉腼腆的那个男孩,能做出这样磅礴的曲子,听的自己都血热。
特娘的,这小子还真的深藏不露。
当时谁也没想着杨谚真的能把这个曲子谱全,可现在他却完美的交上了自己的“作业”。
“不错,不错。”词曲一合,杨仕铨心中却都是可惜,可惜没早几天送到自己手上,要是能在十一的时候把这歌展示出来,那该多好啊。
不过只要有了人才,一切都会有的,于是问道:“老周,胡春梅和郝德萍这两个老师都是哪个学校的,我得感谢感谢她们。”
杨仕铨算是先入为主,感觉两位老师在创作中出力甚多了,杨谚在其中可能有些作用,但两位老师肯定是主导地位。
张丰年这时候也看到了第一页的感谢说明,便附和道:“是啊,能写出这样词曲,也算是人才了,不如吸纳一下。”
周镇南却摇了摇头,虽然他没有搞调查,但依旧斩钉截铁道:“这肯定是杨谚创作的,两个老师年纪都肯定比杨谚大,要是能创作早就传出名声了,不至于带一个初三的学生。”
这是逻辑层面的,还有人性方面,周镇南继续说:“再说你想想,他为什么不用你那天写的便条直接进来给你,而是听我的话,托我转交啊。”
其实那天写完便条之后,杨仕铨就有些后悔了,等酒醒之后,没有了酒精刺激,简直是越想越后悔,让人拿着自己的签名字条随意出入国家机关,太胡闹了。
他甚至有心找杨谚把条要回来,但如果这样做,本来就几个人知道的事难免会扩散开,影响更大,还不如让杨谚进来呢。
况且杨仕铨也不是毁诺的人,只是这段日子过的难免有些“心惊胆战”。
周镇南的意思就是,既然杨谚如此“懂事”,就不至于拿别人的成果骗人,因为一切都太好调查了,很容易就会露底。
最后周镇南补充道:“而且他是卢师傅的徒弟。”
在知道卢园事迹的人们眼里,识人这一方面,卢园是绝对拥有一块金字招牌的。
杨仕铨闻言也歇了歇心,便问道:“那杨谚是哪个学校?”
又看外面天已经黑了,肯定已经放学了,又问道:“住在哪?”
“这我哪知道啊。”周镇南一个摊手,他今天也是才真正认识的杨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