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记载,黄帝历4158年,工商腾飞,骤而暴跌,市货囤积不出,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百姓生活困顿有倒悬之危。
时内阁首辅于谦速有反应,召海外诸国共议经济事,提振市场流通商品,行紧急钱庄法稳定货币,另命各官府采纳物资施行救济,缓倒悬之急。
下则大明钱庄扶济工商业主,广开工程以工代赈,调整税制有利企业。
经一年,民间盛景重开,工厂重业,百姓各居其事,货市畅通,百业繁盛,生民归于安乐。
首辅于谦扶危济困治国有功,百姓多有称戴赞颂.
一场经济危机,最终在于谦带领朝廷干预之下,成功消弭于无形,但危机的消除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这种陌生复杂隐秘的危机,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上到朝廷下到百姓,无不是对经济危机的严重性铭记于心,它虽然不如战争那么暴烈,但对社会的伤害却毫不逊色。
由此,圣人生前最后一部的著作《论资》也引起世人的重视,危机过后,世人材惊奇的发现,原来圣人早就对这种经济危机有了准确的预言,并且判断这是当下社会发展会持续不断发生的阵痛。
对此,朝廷并没有无动于衷,借助危机所带来的余威,于谦迅速出台政策,把《论资》作为大明教育的必修课程。
许良给世人留下的最后一份遗产,最终并没有被埋没,只是这样的事业,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有实现的可能,这真得相信后人的智慧了。
后面的事情,却是该发生的都发生了,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食品安全时常出现暴雷,官商勾结层出不穷。
大明就这样以华丽与脏污共存的姿态,不断地往前行进着。
到后来,于谦也退了下去,后面的杨廷和接过了内阁的重任,继续为大明的发展保驾护航,一路走着一路修修补补,总归是保证了国家的稳定运行,大明始终维持着自己世界中心的地位,始终是诸国拱卫的宗主国。
事实证明,在无数顶尖精英中选择出来的最优者,远远比在一家一姓中选出来的优秀者,更加适合治理国家。
从许良开始到杨廷和这里,一共五六任的内阁首辅,中间都没有出过什么乱子,朝廷始终以平稳的姿态在过渡和运行。
即便庞大国度时常会出现一些故障,无论是天灾人祸还是自身的腐败问题,内阁也总会带领朝廷有效的进行修复。
当然,这也不代表内阁就真的一点乱子都不会出现了,直到名为严嵩的人登上了首辅之位,大明的情况就开始急转直下了。
严嵩任期之中贪腐横行,吏治崩坏的情况触目惊心。
而上层的腐败引起的连锁反应,最终蔓延到民间层面,民间商业巨头也是从这里开始,终于把手伸进了朝廷之中,他们坚持不断的侵蚀,最终成功的腐坏了整个朝廷体制,大明迎来了自制宪革新以来最为黑暗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