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76章 神话(百家 上)

春秋时期,天子设有“辟雍”,诸侯设有“泮宫”,这些都是官学,主要负责教育诸侯卿大夫的子弟,以免他们不识字,不懂诗和数。

然而,随着礼崩乐坏,周代流传下来的这些官学逐渐荒废。在春秋末期,像孔子这样有学问的人开始兴起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后世的诸子纷纷效仿。

在战国初期的百年时间里,儒墨两家成为显学。诸侯的官学无人问津,而私学却如燎原之火越来越兴旺。甚至到了诸侯国君不得不征辟诸子入朝担任博士顾问的程度。例如魏文侯邀请子夏入魏,创建了河西学派。

田氏齐国也不例外,为了摆脱篡逆的指责,同时为了吸纳有识之士、巩固政权,齐桓公创立了稷下学宫,四处招揽人才。对于前来投奔的士人,给予大夫的待遇,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至今已有百余年了。

稷下学宫在学术上成就斐然。这里汇聚了九流十家的众多学者,他们相互交流、辩论,碰撞出无数思想的火花。

儒家在这里传承和发展了孔子、孟子的学说,强调仁、义、礼、智、信,为社会秩序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墨家倡导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他们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思考方式。

法家则以法治国,强调严刑峻法,为各国的改革和治理提供了实际的方案。

阴阳家观察天象、研究地理,试图揭示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农家关注农业生产,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农业技术和政策建议。

名家擅长辩论,通过逻辑推理和语言技巧,探讨名实关系等哲学问题。

纵横家则凭借口才和谋略,在各国之间纵横捭阖,影响着国际关系。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学派的共同努力,稷下学宫成为了一个学术的熔炉,各种思想在这里融合、创新。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在这里诞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所以说,稷下学宫确实可以自称“百年大学”。它不仅是一个学术交流的中心,更是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为九流十家都在此汇聚,百家争鸣,所以它也是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

古人求学,必有传承,其源头大多出自周王室的官职设置。比如儒家所推崇的六艺,原本就是周朝官学针对贵族的教育内容。老子最初也是周王室守藏室的史官。那时,天下的文化中心在洛阳。

然而,王子朝之乱后,洛阳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就连藏书也陆续流散到各地。此后,私学兴起。随着孔子、少正卯等人开坛授徒,天下的文化中心就转移到了鲁国。

孔子去世后,他的七十二门徒开始分裂,有的去了齐国,有的去了楚国,有的去了晋国。但新的文化中心很快出现,那就是魏文侯时期的河西学派。以子夏等人为核心,这个学派中有不少人成为魏国的治国良才,法家思想也在那里萌发。魏国在战国早期当之无愧地成为文化中心。

之后便是稷下学宫。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等各家学派在此汇聚,人才济济,百家争鸣。那时,稷下学宫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轴心,也是世界文明三大轴心之一。只可惜后来,齐愍王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独断专行,导致稷下学宫衰落,稷下先生也逐渐散去,分别聚集到了秦国和楚国。

易华伟微微扬起头,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众人,笑了笑,开口道:“诸子都是天下中最有学识之人,个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