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子出来了!”
见一身红衣的陈瑾儿笑面招手,本欲哄散而去的村民们,纷纷好奇地顿住脚步。
在这年月,新娘子出嫁当天就出来露面的,也算少数。
行至小院门口,陈瑾儿朝有些拘谨的村民们笑道:
“当年乡亲们对我和叔叔多有照顾,瑾儿心里一直记着呢,一点喜钱不成敬意,就当请各位父老乡亲吃席了。”
说着,从托盘上拿起红包,开始往微有一些愣神的村民手中挨个分发。
村民们反应过来,脸上纷纷绽开笑容,摩肩接踵地高声祝贺:
“多谢陈家娘子!”
“多谢陈家娘子!”
……
接过红包的更是挤出人群在村里奔走呼喊:“陈家娘子发喜钱了!陈家娘子发喜钱了!”
听得外面呼喊,原本正在厨房忙活早饭的农妇,手往围巾匆忙抹一下,就急匆匆跑出家门。
屋里的牙娃子听见声音,直接跳下炕,光脚就去追:“娘!等等俺!等等俺!”
“大家都别挤,注意里面的小孩,不要急,每人都会有!”
村民越围越多,听说红包装了一两银子,矜持之余又怕落后没了份额,陈瑾儿耐心安抚。
不过一会,连大人带小孩一共分发出去两百多两碎银子。
令陈瑾儿没想到的是,拿到喜钱的乡亲陆续有人提着鸡蛋送上了门,推辞不下,一上午竟收了满满一箩筐。
相比牛家村,五里外的红梅村就相对冷清了许多。
村民们对这间荒废小院的印象,仅停留在十几年前的包先生身上。
自从当年牛家村的小牛秀才在这办完丧礼,就再也未见有人回来过。
因此,对一群陌生人突然的清扫入住,纷纷感到好奇惊讶,但见来人非富即贵,也未敢进去询问。
房间内,
正是包惜弱当年所住闺房,里面所用闺中之物,除了有些陈旧,一如当年那般模样。
铜镜前,一位老妪正替身着霞帔的包惜弱梳理秀发,她望着面前这张十几年仿佛都未变样的玉脸,不禁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