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兄,你可曾见广恒和尚从前写过这两句诗?”
陈二公子摇摇头:“从未见过。”
王恒幼时发蒙得晚,后来又汲汲于举业,诗词歌赋俱没有多少造诣,若论看闲书,也远不及王才看得多。
王恒便道:“这两句诗,咱们且各自参详参详,若是有了想法,再互通消息,陈兄既要下山回城,我送一送。”
俩人刚站起身来,却见王才推门而入,原来晋阳君李琣已经由藏书阁知事广文和尚接待,请出《金光明经》,在三楼焚香恭抄,小才无事便出来寻王恒,打听到陈家侄子与王恒去了茶舍,遂追了过来打听情况。
王恒便介绍小才与陈二公子彼此见礼,稍稍客套了几句。
王恒回忆起冷眼里瞧见小才上山前看了《唐诗画刊》许久,便将那张写着“秋水明,秋草瘦”的纸取出给小才看,问道:“小才,你可知这两句诗的出处,是何人所作?”
小才接过诗句,凝神想了又想,不住摇头,王恒与陈二公子只道又要失望,忽见小才一拍胸脯,眼神露出光芒:“原来是这样。”
小才指着秋水明前头敲了两敲,又在秋草瘦前头敲了两敲,道:“怪道我一时没想起来,这两句诗,前头都缺了两个字,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出自唐代李长吉的《感讽》。”
唐代李长吉,因避父讳而不能赴进士试,他的感怀,大多是怀才不遇,时世艰难,广恒和尚由富贵公子出家而为学问僧,实在想象不出他们有甚么共鸣?
那么,关键在于缺少的几个字吗?
石根,石畔。
王恒轻轻念叨:“石根,石畔,难道广恒在石根、石畔放了甚么东西?”
小才连连摆手,道:“不可能,这聚宝山到处是山石,连佛光阁也是石头堆成,若要说指的是石根下埋物,范围也太广了,找个一年半载都找不到。”
“佛光阁西阁呢,你们还记得西阁的布局吗?会不会西阁中有假山之类的太湖石?”王恒问道。
小才头摇得拨浪鼓似得,道:“我记得真真的,西阁朴素得很,四壁雪洞,除了置放经卷的桌椅橱柜,别无他物。”
陈二公子亦附和道:“我刚去过西阁,确实如小才兄所说,阁中空荡荡一目了然,没有一样摆设。”
他说罢这话,蓦得想起义事,顿时目光闪烁,在茶舍内来回踱步,半晌才踟蹰道:“春水园书斋中,有一座玉雕假山,我记得是伯父送给父亲的十八岁生辰礼,是父亲的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