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新军军营之中,李如松和张晓并排而行,各有心事。
“张先生,你刚才所言的大兵团作战,是何人提出?有没有著作?我想仔细拜读一番。”李如松纠结了许久,才开口问道。
“这只是张某新创的词,不一定完全妥当,大致意思就是能指挥十万甚至数十万大军的作战,比如古代白起、王翦、韩信这样的名将就能够指挥这么多人作战。”
“眼下大明也有数十年没有大兵团作战了,基本都是各镇自行行动,包括宁远伯镇边数十年也是如此。也是这些年和倭国的丰臣氏和西南的杨应龙打了打仗,但是在朝鲜大明军队并没有超过十万,进剿杨应龙的各路大军也是各自出动。所以坚持我的观点,朝廷想光靠一镇之力,甚至是两三镇之力,不足以解决蒙古问题。如今九边重镇,各位将领都是靠着家丁亲兵建功立业。这要是出塞捣巢,或者是固守城池,倒也能和塞外诸部打的有来有往,但是想要封狼居胥,则是远远不够了。当年中山王、淇国公都曾折戟在草原之上,淇国公更是兵败名灭,草原征伐没有这么容易成功的。”张晓解释道。
“我自然是知道草原征战艰辛,只是一想到土木堡之耻,就寝食难安。要不是当日这一场惨败,边疆哪里会如此动荡,过了这么多年,大明的天威也都没有恢复完全。”
“子茂将军也不必过于忧愁。如今我大明蒸蒸日上,草原上都不知道换了多少雄主,如今更是四分五裂。不说比起大元时候的盛况,比起太祖时候的残元政权,也是差了太多。只要大明能勤修军政,还是能够抵御住布延汗的那几万军队的。”
“话虽如此,我父帅经营多年,也未竟成功。如今我也是耳顺之年,功业再不得建立,就不一定有机会了。”李如松感慨道。
“子茂将军如今在津门操练新军,也是朝廷的要紧大事。只要把新军在津门操练出来,不管是北上,南下,还是东征,子茂将军还怕没有功劳可立?”张晓宽慰道。
“津门确实是要地,海路陆路都便利,北上无非是对付蒙古部落和女真部落,东征和南下是何意?莫不是朝廷想要征伐日本本土?”
“哦?子茂将军怎么觉得东征就是去打倭国?”
“在朝鲜征战之时我从朝鲜带回来不少典籍,后来我也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找了好些旧档,才知道倭寇之乱持续甚早,在太祖年间的时候倭寇到处袭扰,北至辽地,南至闽浙,都有倭寇肆虐。后来丰臣氏统一倭国,不向我朝封贡称臣就罢了,要是就这么固守本土,我天朝也不会怪罪。可是丰臣氏居然兴兵数十万,跨海入寇。虽然如今倭人已退,丰臣氏已死,但是倭国如此行径,日后定是我朝大患,不如跨海征伐,扫除贼巢,如此大明海疆方可宁靖。”
“子茂将军好大的气魄,不过如此军机要事,如果子茂将军真的要谈,不妨换个地方聊聊?”张晓建议道。
“张先生请随我来。”
就这样,李如松前头带路,把张晓带到了主帅的营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