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急着开始正式写生,而是在前期想好方向和目标,并且做足准备。
假期的创作时间,大都用来搞色彩研究。研究素描或基础造型语言的时间,不可避免的减少。
姜哲打算借用这一个月的专业课时间,把造型语言补上来。
因为要描绘男子人*体素描,他重新观摩学习米开朗基罗和鲁本斯的人*体素描。
中午休息时间,他躺在车里,观摩系统收集的鲁本斯素描资料,还利用系统创设的环境,描摹其中一些细节。
他学习大师的素描并不会照搬一些技巧,而是观察其造型的原理。
例如,鲁本斯吸收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这些大师的绘画手法,可以说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但他并没有一味模仿,而是融会贯通,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实现了艺术的创新。
通过鲁本斯的一些素描稿,可以看到他对前辈们的超越。
姜哲分析,鲁本斯特别注重用形象的动感结构来表达激动人心的场面。
一些保存良好的素描作品上,能看到鲁本斯运用强烈的对比和流动的线条,来加强画面的运动状态,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气势宏伟,动感十足的绘画风格。
相比鲁本斯的油画,他的素描兼具豪放与细腻。
姜哲觉得这些风格和美好,体现了鲁本斯的绘画天赋,天赋不能学习,但是发展绘画语言的方式。可以借鉴。
例如,素描线条的灵动,虚实变化,线与面的结合,不但契合形体结构,而且富有节奏与韵律。
还有,他善于生动捕捉生活中的瞬间,对人物的动态表情做适度的夸张。
这些发展和创造,让他的作品给人非常鲜活的视觉感受,充满了生命力。
姜哲在临摹的过程中,再次感叹大画家的高超技能。
通过系统,他已经掌握了很多画家的技巧,但是,如何运用就要看自己的美学思维。
像鲁本斯这种看似简单的线与面的造型手法,实则非常微妙,一般画家难以企及。还真不是通过努力就能实现。
姜哲临摹观摩学习之后,还会思考将一些感悟,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尝试更适合自己的造型语言。
这一过程相当困难,说话速度也随之降低。但是,每当有一点发现或者突破,总会感觉无比欣喜。
两天之后,姜哲的作品上,只是出现了人物的轮廓和一些简单结构。
与此同时,美术学院开始征集作品,准备参与各种展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