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红军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
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渡过湘江,控制了渡河点。
而红军主力则留在湘江东岸未能渡江。
国民党军队利用优势兵力发动攻击,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两岸。
双方激战5昼夜。
12月1日17时,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渡过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
担任掩护任务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大部牺牲。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后,国民党军在湖南城步、新宁、通道、绥宁、武岗、洪江等地区构筑碉堡线,集结重兵,企图消灭中央红军。
博古、李德无视敌情,仍然坚持到湘鄂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这时,若不改变原定的前进方向,中央红军就有覆灭的危险。
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原定计划,立即向西转移,到国民党军队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新的苏区。
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主席提出的上述转向的方针,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
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通过放弃到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贵州北部进军的决议。
会后,红军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七座县城。
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
这个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城。
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此次会议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中央“最高三人团”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
重新确立了毛主席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并至制定了北渡长江的目标。
而这时,蒋介石则派出150个团近40余万兵力出发围剿红军。
当时的红军核心部队驻扎遵义,红一、红五、红九、红三军团分别驻扎在桐梓、绥阳、鸭溪、团溪共同构成保卫中央的基本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