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物以稀为贵,但稀少和好,并不划等号。
好东西的产量明明可以更高,但是为了获取更高的附加价值,会故意降低产出效率。
比如他刚才吃的所谓“岩上开花”
一大堆不知名食材炖出的高汤然后凝固成胶态,然后切成一块一块,最后在上面搞个素菜雕成花。
其实也就摆盘费点功夫,旁边搞一堆花哨的东西,然后看上去高大上。
实际上吃的东西就那一个“块状物”。
但这么卖卖不出好价钱。
于是,把上面雕花的食材搞个所谓的“品种”“药材”“稀有食材”等等。
然后摆盘也是搞一堆花哨的内容,再编一个故事或者什么寓意或者在做法内容上夸张一下。
于是后面至少加个零。
有些能加好几个零。
(真人真事,去年就在所谓的高档餐厅干过营销策划,兼任品牌设计,包厢最便宜的一个高端菜四位数起步,还有一本是普通菜谱,卖中餐,最贵的四位数,不过只能在大堂,或者外场的赏味台就餐,包厢的菜单就什么菜都有,但统一特点就是价格贵、份量少、卖相好、利润率高)
实际上自己要吃的还是那么点。
他点了一大桌子,第一次仔细看账单,因为刷卡之后经理的前后态度都变了,甚至店长都出来接待打招呼送赠品。
61万黄币。
一顿饭没有别的支出,单纯的酒水菜品就花了六十一万。
因为刘恒闭着眼消费,点了三支酒王。
这酒也算是一个噱头了,再有钱的人也不会请人吃饭喝十万的酒。
拿出来也就是用来充场面的。
也就刘恒憨批,按照最贵的点,不然这几瓶酒估计还能摆个几年。
刘恒吃完,没觉得过瘾,不过花钱确实挺爽的,对着账单菜名吃,这一口一千,那一口三千,刚才咽下去的四百,然后再喝一口1888的汤,啊,爽。
吃完了,再把十几万一瓶的就一口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