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247章 诛十族

李世民想朱元璋有不招人待见,才会有如此众多残暴的野史,他好歹只有强纳弟媳一条。

朱元璋已经习惯,他杀人如麻的人设。

赵翼慌了,难道过往看的书全错了?

糊糊:“明朝初立时最多的是淮西武夫,朱元璋出于国家建设缘故,征召各种元朝遗民。

杨维桢就是其中之一。

传闻在洪武三年第二次被征召之际,他已七十四岁高龄。

面对地方官员的催促,写下了《老妇客谣》一诗以婉言回绝。

诗中自比为行将就木的老妇人,无法再嫁,并坚定地告诉朱元璋,若强迫他仕于两朝,他宁愿选择跳海自尽,以保全自己的名节。

朱元璋见他年事已高,深知以死相逼无法奏效,且杨维桢名声显赫,若真的逼死他,恐怕会损害自己的圣德,只能作罢。

众所周知,《明史》是清朝修的。

明初人读杨维桢《正统辩》,明确写‘张士诚累招之,不赴’。

所以征召杨维桢的,是张士诚,不是朱元璋。

张冠朱戴也不是第一次了。”

朱元璋不屑道:“跳海全名节,从崖山来的灵感吧!”

糊糊:“这只是明初的一侧剪影,江南文人不服气泥腿子朱元璋,遗民大儒也不给他面子。

招来的文士,朱元璋也不好好对待。

吴中四杰、明初三大家、吴中三高士基本被他‘祸害’了个遍。

这其中有真有假,全因文字取祸不尽其实。

不过嘛,人固有一死,管你怎么死。

野史,不顾人‘死活’的时候多了去。”

朱棣冷哼一声,“徐一夔死了都能从坟地里爬起来,给人写墓志铭。”

糊糊:“朱元璋和明初文人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从南北榜案就能看出来。

但表笺之祸大概率是子虚乌有。

朱元璋辞世之后,《大明御制皇陵碑》中,他并未对出家与起义的往事避而不谈,而是坦然面对了这段在封建时代看来或许略显尴尬的过往。

朱元璋的御笔诗中,有三首涉及僧侣谈禅,对此也并未有所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