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251章 毁书

糊糊:“清朝不仅严密控制文字,还深入至书籍领域。

乾隆曾亲自主导,汇聚了360余位高官与学者共同编纂,更动员了3800多人参与抄写,历经十三载春秋,终成《四库全书》之鸿篇巨制。

此书因其囊括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故而得名四库。

全书共收罗图书3462种,计有79338卷,分装成册超过36000,字数高达约八亿,实为《永乐大典》的3.5倍之巨,堪称中华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

无论文学、历史、哲学、理学,乃至工学、农学、医学,几乎所有学科均能在其中寻根溯源,感受文化之脉络。

但《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亦伴随着文化的阴影。

清朝统治者对任何违背伦理纲常、不符义理名教、讽刺满族先祖或危及皇权稳固的书籍,均予以无情禁毁。

据统计,遭此厄运的书籍多达3100余种,共计67000余卷,其数量与收录之书几乎相当,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文化浩劫”

天涯赤子心:借修书,实际是摧毁文化。

言不由衷:被毁的最多的就是明朝的书籍,连明字开头的书籍都禁。

糊糊:“乾隆禁毁书籍最大受害人是谁呢?

朱棣。

因为许多书籍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想要找寻它们存在的痕迹,只能往前从另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中寻找。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

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

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宫中,没有刊印,流传稀少,在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中被偷盗、抢掠、焚烧……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400余册。

因为书体体量太大,抄写刊印困难,所以从始至终,《永乐大典》只有三本,原稿、正本和副本。

几十年前曾有发掘明帝陵的呼声,首当其冲的是朱棣的长陵。

不是对他本人有意见,全因为传说中下落不明的《永乐大典》原稿或正本之一,可能被朱棣带去陪葬。”

朱棣气愤不已,“胡说八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