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叔,”棒梗仰着头问道。蹲下身子,拍拍棒梗的头,“会啊,你想学吗?”
棒梗连连点头,“想!我想堆一个大大的泥人!”
周放心想,这正是一个与邻里打成一片的好机会。于是,他点点头,开始准备材料。他们找来了不少泥土,还从周围的居民那里借来了几把小铲子和桶。
“首先,我们要把泥土搅拌均匀,加点水,让它变得黏糊糊的,这样才好堆。”周放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棒梗专心地看着,努力记住每一个步骤。很快,他们就开始动手堆起泥人来。周放手把手地教棒梗如何捏出泥人的形状,如何塑造泥人的五官和肢体。棒梗学得很认真,虽然有时弄得满身泥土,但他的眼里始终充满了好奇和兴奋。
周围的邻居看到这一幕,纷纷走过来围观。一些老人笑呵呵地说:“这孩子有福气,能跟周放学手艺。”
棒梗的父母也过来,看到儿子如此专注地学习,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棒梗的母亲说:“周师傅,真是谢谢你了,棒梗平时调皮得很,今天能这么认真,真是难得。”
周放摆摆手,笑道:“不客气,孩子嘛,好奇心重,只要有兴趣,就能学好。”
在周放和棒梗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栩栩如生的泥人渐渐成形。棒梗激动得脸都红了,他拉着周放的手说:“周叔叔,我以后能常跟你学堆泥人吗?”
周放看着棒梗那充满期待的眼神,点点头,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愿意教。棒梗成了周放的小徒弟。他们不仅学会了堆泥人,还一起做了许多手工活。周放用他的耐心和手艺,不仅教会了棒梗许多技能,还教会了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四合院的生活因为周放和棒梗的互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院里的孩子们在周放的带领下,学会了许多传统手艺,大家一起玩耍、学习,互相帮助,院子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温馨。
周放与棒梗的友情也在这段时间里不断加深。他们不仅是师徒,更是朋友。周放常常带着棒梗一起去郊外找泥土,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棒梗也会把学校里的趣事告诉周放。两人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棒梗在周放的教导下,手艺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懂事。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而是一个懂得尊重长辈、关心他人的小男子汉。
四合院的邻居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大家都说,周放不仅是一个好木匠,更是一个好老师、好邻居。他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整个四合院,也改变了棒梗的生活。
周放和棒梗的关系在堆泥人的过程中逐渐加深,他们的互动不仅局限于简单的手艺教学,还涉及到更多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层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