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7章 古代状元郎的含金量(一)

【要想知道状元多有含金量,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他们的卷子,这是目前中国大陆上唯一的一本明代状元卷真迹,卷子上第一甲第一名这六个字是明朝万历皇帝的亲笔,卷子的主人是明代状元赵秉忠。

整份卷子2460字,用馆阁体写成,这种考试得在一天内把卷子写出来,整份卷子由三层宣纸装裱,有3.3米长,从物理意义上,这份卷子的艺术成分就有两层楼那么高】

〈我靠,这字牛批,比得上印刷字了〉

〈我写的字跟狗爬似的〉

【这位仁兄,15岁的补府学生,24岁中举人,明万历年二十六年25岁的他参加殿试就一举考取了第一,成为了状元,金榜题名】

【诶,不要看我说的那么顺口,其实科举考试每个步骤都被当时的政府做成了地狱难度。

中国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延续了1300多年,其中公元1370年朱元璋开始人才扩招计划后,科举考试开始逐步变得成熟完善。

然而即使完善了,仍然很难,首先有一部分人完全考不了,明朝规定:罢闲官吏,倡优之家和一些其他情况的不得参加考试。

简单理解就是有案底的,戏子,关系户,父母去世在家守丧的都不能考】

【科举第一关叫做童试,其中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童试的时候,明代是由提学官主持,清代是由学政主持。

但考到最后谁来管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单单童试里面,最开始的县试通过率大概就只有10%,九成以上的考生压根也碰不到最后管事的人。

而整一个童试考下来,三阶段选过,明朝的数据我没找到,但清朝的录取率的话,只有大约1%。

由于这一波难度就很高,外加几岁都能考,早就有很多想拿到黄金屋迎娶颜如玉,走上官生巅峰的青年才俊,七八十岁可能还没过童试,行年八十尚称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真是书生】

〈七八十了都没考上童生还是放弃吧,有这功夫还不如在家里呆着呢〉

————————————————

那些老考生们,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眼前的屏幕。

而当他们看清那满屏飞舞的弹幕时,更是气得脸色涨红,额头上青筋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