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快步走出机舱,迎着初冬的冷风,心中涌起满满的决心。
“老师!”他轻声说道,仿佛在向自己许下承诺。
杜亦熵已经在舷梯旁等待多时。许宁走近时,注意到他眼中的血丝,显然昨晚未曾合眼。
“跟我来,先看看那架飞机。”两人坐上一旁的吉普车,分坐两边。
“你昨晚电话后,我和182厂的团队通宵分析数据,现在基本弄清了事故的原因。”
尽管年长,作为航空界的老前辈,杜亦熵的经验依然宝贵。
“运8的研发问题在于,它只在进气道、机翼和发动机叶片使用热空气除冰,而尾翼和螺旋桨则依靠电加热。
降落时的环境——低温、高湿度——导致水平尾翼迅速结冰。飞行员发现异常并开启电加热时,已经太迟。”
“我们计算得出,发动机提供的热空气足够防止主翼和进气道结冰,但尾翼的问题复杂得多。
这个改进项目时间紧迫,我们需要通过仿真模拟提高效率,减少实际飞行测试。”
当杜亦熵介绍完情况,吉普车已停在一个大型机库前。
里面停放着一架模样奇特的运8j海上警戒机原型。
这架飞机保留了运8的基本外形,但其鼻部被一个臃肿的新雷达罩取代,显得与众不同。
1996年,我国以6600万美元从英帝国购买了8套搜水-2000ms雷达,计划安装于运8平台,用于海军航空兵执行海上监视任务。
最终,仅生产了四架这样的警戒机,它们成为当时我军唯一的空基远程探测力量,尽管性能并不出色,但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并为预警机的战术应用积累了经验。
目前,许宁眼前的这架运8j仍在等待改装,主要任务是进行试飞以收集数据。
不幸的是,这架飞机在降落时受损,特别是改进后的机头雷达罩和前起落架几乎毁坏。
幸运的是,驾驶舱和机翼部分保持完好,机组人员仅受轻伤,且飞机仍有修复的可能性。此刻,182厂的技术人员正忙着对其进行检查。
当杜亦熵和许宁踏入停机棚时,一位体格壮实、带着湖南腔调的中年男人迎了上来,他用普通话清晰地说道:
“杜院士,我们根据您的指导,已经还原并模拟了飞机降落时的数据,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此外,我们临时调配了一架运8F运输机供您测试使用。安12的测绘资料和后续改进型的研发图纸也已备妥。
从王总经理到每一位员工,182厂全员都准备好了配合您的工作!”
许宁起初对这位中年人并无特别印象,但听到熟悉的乡音后,立即认出了对方——梁绍霖,日后运8系列改进型号的总研发师。
随着原总研发师徐培麟去年退休,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182厂现在正依赖于梁绍霖来带领团队渡过难关。
杜亦熵微微摆手,指了指身边的年轻人说:“这是我学生许宁,我想这次的主要改进任务应该由他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