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吧!”两个人几乎同时说道。
信中说 ,史思明派密使潜入绵州,向肃宗献上了一份降书,表示可以放弃攻打梁州,接受大唐招安,但提出了几个条件,要求敕封节度使,十年内不纳赋税,不得削减他的兵权,封国公,赐封地。李泌问李非什么看法。
这个时候,史思明竟然突然归降,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李非三人同时想到了一种可能,就是史思明已经得到了安禄山危殆的消息,所以趁势捞些好处,保住他的势力。
“右相您怎么看?”郭子仪问道。
李非也很矛盾,他不相信史思明真的想要归顺,对于现在的形势来说,再要打下去,大唐也确实难以为继,只要停战,那便是最好的结局,可史思明若是为了韬光养晦,那就等于养虎为患。想了一会儿,李非说道:
“以我之见,史思明并不是归降 ,而是劝降。”
“谁人能劝降史思明!?”郭子仪不可置信的问道。一旁的屈海心中清楚李非的想法,在一旁默不作声。
“郭将军,你觉得呢?”李非反问。
“左相?可史思明为何能听他的?”郭子仪依然不解。
“我们暂且不论,圣上现在应该还不知道安禄山将死的消息,我们要准备起草奏章,禀报长安之围解除的消息了。”
“那...我们写不写安禄山伤重,即将不治?”郭子仪问。
“来不及了,这个暂且不表。”
李非说完,直接去到书房,不多时便将一份奏章交给了屈海,并叮嘱道:
“此为密旨,八百里加急送去绵州。”
屈海和郭子仪都想知道李非里面写了什么,但李非已经说了是密旨,也就无从查问。
接着,李非又指派郭子仪率兵五万,沿着安禄山退兵的道路,一路推到中都蒲州,并在蒲州重新驻扎,密切关注洛阳的动向。又写信给封常清,让他不管新兵与否,集结兵力反攻睢阳,尽快收复失地。一切安排完毕,这才对屈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