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枚铜炉的设计样式和杨建设自己拥有的那一款存在细微差异,但对于宣德炉的识别能力让杨建设毫不犹豫便辨别出来。
据传,历史上总共仅铸造了三千枚这样的宣德炉,款式多达几十种之多,因不同的制造手法导致各自的形状、重量及色调均有所异同。
阎埠贵略显好奇地注视着铜炉问道:“这玩意儿是什么做的?不会是金子吧?”
“非也,这就是宣德炉,使用了暹罗(现泰国)进口的凤眼磨光铜打造而成,虽为铜材质但非金制。”
阎埠贵若有所思地颔首。
那个时代的普通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尤其对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阎埠贵虽然身为教师,但就知识面而言,相较于后人的小学水平也不过是稍逊一筹。
现代小学的课程远较当时复杂繁重,大致相当于高中生的层次,鉴于此阶段我国的教育体系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嗯,有点儿不对劲!’
仔细端详后,杨建设察觉到了不同寻常——这枚宣德炉的颜色较为明亮刺眼,不像自己的那一件经过时间沉淀展现出更为温和且深沉的色泽。
“我要进行专业评估!”
借助特殊的能力观察一番后,结论立现——眼前之物确系伪造之作,尽管技艺精湛已至乱真之地步。
阎埠贵询问说:“结,这个古铜色的炉子值几个钱?”
杨建设微笑答道:“如果真是货真价实的宣德炉,它的市场价值恐怕要数以上万计。
但这东西并不昂贵,因为它只是个仿制品。”
听见此言,身旁的老者立即露出不悦的表情。
刘海忠撇着嘴角说:“他懂个屁,这是国家博物院收藏的真品,怎么可能弄错呢?”
其他如何雨柱、许大茂等人也都纷纷附和,对杨建设发出嘲笑之声。
杨建设淡然笑道:“行家自然明白其中奥秘,外行人就只会看表面文章。
再多说也无济于事,我们走吧,月娥。”
“慢着!”
正当两人即将转身离开之时,一名身着长袍、面带儒雅气质的白发老人出现在他们面前,拦住了杨建设。
“阁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