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民国年间,一枚银元的购买力等同如今的一百块,那么三千就是三十万。
这简直是一个普通人做梦都不敢想象的财富数字。
而杨建设却表现得十分淡然,其实他内心明白,这个物件将来在现代社会至少能拍出上千万的价格,远远超越它的旧时价值。
“杨老弟,我要是肯出五千,你能转让给我吗?”
于丰年试探着问。
杨建设微笑回答:“不行,一万块我也不会出手。”
“好,那就算了!”
于丰年点点头,没有强求,因为他也意识到这物品的价值将来定会飙升,杨建设自然也是洞若观火。
“大掌柜的!”
一旁的娄晓娥提出要求:“我家里有件传家宝,能不能帮我看看?”
于丰年欣然应承:“拿来看看就知道了。”
随后娄晓娥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只玉镯展示。
“这玩意儿不错,是有些年纪了。”
说完于丰年便将镯子递给了杨建设。
他这样做,既是考验也是出于一种期待,因为尽管杨建设刚刚成功鉴定了宣德炉,但是鉴于对方年纪尚轻,又从母体中学到几多年份的鉴定术尚不清楚,于丰年对杨建设的真正水平心存疑虑。
杨建设接过来细细观察后交还给娄晓娥,“这是一个明代玉手链,原本应该是皇宫里的藏品之一,而且可能是一对中的一只。
遗憾的是,目前这只镯子只能单卖,价值自然减半许多。”
娄晓娥对此有所质疑,于是望向于丰年。
于丰年微笑着附和:“如杨老弟所说,毫厘不差。”
许大茂紧接着追问价格:“这个值多少?”
于丰年答道:“估计价值约五百。”
听闻此言,娄晓娥显得颇为失落。
周围的群众也是面面相觑。
他们了解娄晓娥的父亲曾是一位有钱的企业主,家中确实拥有一些价值不菲的老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