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恒蔷与恒瑾率军回京的消息传出,各路反对李枭的恒氏宗亲相继选择追遂他们兄妹俩,原先加入凤家军的反军中有一大部分亦是如此。剩下的凤家和袭家宗族势力依然负隅顽抗,但势力大不如前。
恒蔷兄妹俩从出发前率领的四十万人马已发展到六十万,可与李枭的六十万禁军相抗衡。而这禁军原先的正统领是梅世杰,梅家几代忠良,誓死效忠恒氏女皇,所带的禁军亦是忠心耿耿。如今的正统领虽换成了李枭的心腹,但可以想象,一旦听闻大皇女和皇长子归来,其军心所向必有所变化。这一点,李枭也是心知肚明。
既是大势所趋,又有恒蔷示好,老谋深算的李枭并不是莽夫,他深谙迂回之术,当他的亲生儿女抵达京城之时,他摆出很高的姿态率众出城相迎,让天下人都知晓,他将与恒氏嫡出的血脉一起守护大梁。
金銮殿内,一团和气。李枭与恒蔷、恒瑾父慈子孝,众大臣恭迎大皇女回朝,一同商议大皇女登基事宜。
“诸位大人,我何德何能敢坐那龙椅?论指点江山、造福社稷,全大梁唯我父王能够担当!为君王者,爱民如子,雄才大略,励精图治,胸襟宽广即是明君。选贤选能为上,为何非得是女子?如今我父王便是最佳人选,我拥立我父王称帝!”恒蔷非常郑重的说道。
一席话让整个金銮殿为之震撼,一众大臣连同李枭、恒瑾都石化了。
“呃……蔷儿,不可胡言乱语,大梁祖制怎可轻易改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李枭终是反应的快些,假装板着脸训斥恒蔷,却给殿下站的一人使了眼色。
“王爷,大梁的祖制不可改,大皇女理应登基,但老臣以为大皇女回魂时间不长,对治国理政尚不熟悉,请王爷垂帘听政,等他日大皇女羽翼丰满之时,您颐养天年可否?”左相易敏之忙上前说道。
此言一出,便有相当一部分大臣上前复议。
恒蔷见状,心中暗自发笑,“垂帘听政?岂不又是操纵傀儡的把戏?还不如一次圆了这转世李贤的登基梦,也打破这女皇世袭制的弊端!”
想完,她恭敬的禀道:“丞相此言差矣,天以阴阳而化生万物,男女阴阳皆平等也!祖制并非永远合乎时宜,变则通,通则达。如今我大梁的局势,唯我父王这般雄才伟略、文武双全能运筹帷幄之人可力挽狂澜。何必让他坐在帘后指挥,还落个专权的不义名声?”
不想李枭此时发话了,“行了,事关重大,往后再议。倒是大皇女和皇长子长途跋涉回来,并未见到先皇最后一眼,理当先去拜祭先皇,再为先皇守孝。守孝期满,再议继承皇位之事!”
恒蔷垂眸,“守孝?少则二十七日,多则三年,此期间父王可名正言顺的独揽朝政,我若登基就是不孝。看来,我这老谋深算的父王早想好了这步缓兵之计,那我就顺势答应,全力助他圆那皇帝梦。”
“是,父王圣明!”恒蔷带头赞成。
恒瑾和大臣们忙跟从赞成……
次日下朝,李枭宣恒蔷坤和宫觐见。那里是李枭的寝宫,别人可能不知为何去那觐见,恒蔷心里倒是猜到了七八分。
父女二人相见,摒开外人,漫步在坤和宫中特有的石榴大道之上。
时值六月,蓝天白云,大道两边火红的石榴花笑盈盈地咧开了嘴。一阵轻风吹过,枝头花儿颤动,绿叶轻摇,甚是美丽,衬托的这坤和宫格外怡人。
李枭穿黑袍,恒蔷着素白衣裙,并排行走,父女俩进行着一场灵魂的对话。
“蔷儿,记得你回魂后颇喜在为父这坤和宫中游玩赏景,如今可否告知为父是为何?”
“呃……”恒蔷略作思考,“儿臣给父王写的信中,已奏明原因,这里的景象像极了长安,这石榴花可是长安花呢!”
闻言,李枭的目光扫向了身侧的石榴花,进而瞳仁微动,转头看向恒蔷,“你写的信,为父读了多次。今日既提到长安,咱们父女俩便开诚布公,当年真把你送……回了长安?我大唐依然长盛不衰?”
恒蔷眨眨眼,暗道:“送?那是多危险的送法?”面上却点头,谨慎的答道:“禀父王,算是吧。因为我被宝珠送到了一千四百多年后的长安,千年的朝代更迭,大唐已不在,我生活在一个新的更强的国度。那里,把大唐优秀的精神与文化一直在传承着。”
李枭一愣,“竟有如此偏差?”
恒蔷尬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