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第三天,老谋子总算是拍摄白羽的戏份了,这是一个远镜头,他坐着牛车进屯的戏。
白羽坐在马车上,穿着一件中山装制服,胸前的衣兜里别着钢笔,只是发型实在是有些糗,脑袋四周都剃得光光的,只在脑瓜儿顶上留了一层头发,三七分,气质再好怎么看都有点儿愣头愣脑,而这也正是那个时代最为时兴的发型。
车上还有另外两个人。一个是赶车的车夫,一个是前来接他的村长,都不是专业演员,而是当地的村民,剧组在坝上草原拍摄,群众演员都是本地挑选的。
随着马车走近,镜头中出现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今天屯里迎来了从县城过来的老师,屯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聚到屯头来了。
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这些人都是当地人扮演的,就是瞧热闹嘛,本色出演。
这场戏倒没有出什么太大的岔子,拍了三遍就过了,前面两遍主要是因为村民的肢体动作有问题,走位也不对,然后老谋子不满意,所幸第三遍就过了。
接下来的镜头,就是骆长余与招娣首次见面的戏,恰好这是《我的父亲母亲》中为数不多的群戏,虽然非常的短暂,可群众演员的表演是个难题,老谋子只能现场对群众演员做起了指导。
马车停下来,白羽和村长下了车,人群立刻围过去。
村长大声道:“这就是来咱们三合屯教书的先生,姓骆,骆先生!”
白羽脸上带着稍许的拘谨道:“啊,别叫先生,叫老师,叫老师就行……”,话语中带着点当地人的口音,但又有不同,手连连摇摆,微微有些些不适,但没有表露出来,就像初入一个环境接触一群陌生人的反应。
此时的他,应该带着点局促,感受到村民们的热情,被人群围起来,还有些许的紧张,不过他依然努力保持着文化人的那种文雅。
“卡,过!准备准备下一个镜头。”
老谋子看过回放,满意的点点头。
安排好机位,老谋子喊开始,拍摄继续。
“好了好了……”这时村长大声道,一边说一边对大家挥着手,“我看先生也累了,咱们这就去村政府,安顿安顿,先歇歇脚儿。”
说话间,村长已经从马车上拿下了白羽的行李,并且转手交给了身边的一个人,然后便领着白羽,朝屯里走去。
白羽脸上带着笑意,跟在村长身后,不时朝身边的人露出善意的微笑。
人群前呼后拥地跟着周白,一起往屯里走。
白羽向前走着,像是无意间朝镜头这边看了一眼,眼里自然、干净。
接着白羽的眼神发生了变化,他似乎被某个身影吸引,脚步微微放缓了一些,微微怔了一下,不到两秒钟之后,又转头跟着村长走远了。
“好!过!”随着老谋子的声音响起,这个镜头算是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