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间,这看似纨绔子弟的朱常澄,竟然真的写出了一诗来,然后将它郑重其事地捧给了刘健。
刘健哪里想得到他竟然还有这一手,只好呲着牙接了过来,低头礼貌性地瞄了一眼。
“万里海外万里客,东风吹送故国还。”
“与君相逢江水畔,千言路上千言人。”
诗词歌赋,尤其是这古诗,刘健一般都比较头疼。但说来也怪,就这一,他一读之下,竟然读出了一点感觉。
“嗯,不错,至少我好像感到了这字里面未说出的话儿。”
闻言,朱常澄沉默了一下,忽然又是歪头看着刘健道:
“瞧公子说此话的意思,你们那里不写诗么?按照礼尚往来,公子似乎也应该现场赋诗一,回赠与我也。”
什么,刘健一听顿时头皮麻,灵机一动,急忙摆手推脱道:
“下次吧,下次吧,常言说得好,送人千里总须一别,与人玫瑰,事不过三。嘿嘿,今日已经送了你三样礼物,不能再破例了。”
“是么?”
朱常澄低头想了想,跟着又一扬头盯着刘健狡黠地一笑道:
“那朱媺娖长姐姐那里呢,她手中有两句诗又是谁的?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诗歌,竟然还可以这样子写,小王真的开了眼界。公子若是再这样推脱,我可就要说你厚此薄彼的话了……”
这个小人精,刘健无可奈何地笑着,还真的在脑海中搜刮起来。
或许,到现在为止,他都依然还是没有搞清楚自己为何对这个朱常澄这么有感觉,有耐心。
说是意气相投,年纪相仿,虚了点。
那么就是他不端王爷架子,而且还有一股豪气,毫不犹豫就以真金白银相送。
这,可能占一部分。
但是,这个朱常澄及其他的整个襄王府大家族几年后的遭遇,却是可能真正打动刘健的地方。
史书上说,张献忠以李定国十八骑骗开襄阳城门后,便将老襄王朱翊铭捉到襄阳城南门之上,说了一句“吾欲借王头,使杨嗣昌以陷藩伏法”,便将他及其另外一个儿子贵阳王朱常法,一把火烧死。
与此同时,还纵兵杀入襄王府,搜刮金银细软,奇珍异宝,最后奸杀了阖府上下妃妾娇娘多达数十人,方才出城而去。
而眼前的这个朱常澄,以及他的另外一个同胞兄弟进贤王朱常淦,却不知什么原因竟然幸免于难。也正是基于这个历史原因,刘健刚才才会对他说出那番话来。
当然了,这其中最大的考量,恐怕还是因为要基于自己的那个大战略——建立一个独立于乱世之中的大明特区,这朱常澄或许将来会排上一些用场。
要知道,辫子军攻入中原,建国甚至到了顺治一朝,由史可法、卢九德以及马士英、黄得功等拥戴的福王朱由崧南明王朝,还一直坚持了数十年之久。皇室可以废弃不用,但汉人根深蒂固的那种皇家思想大旗,却是应该可以用上一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