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六回:周曾细讲大觉寺 玄会领众观佛迹(上)

生活中有太多的变故,都是突然间的出现。而这种突然出现的变故,往往改变了我们太多的行动方案,有时候不仅让人茫然无措,而且还让人不知所从。不管怎样,当遇到这些变故的时候,不仅要清醒,更要理清思路,只有这样方可遇难成祥。

王玄策作为一个经历了太多人生故事的人,面对着第三次出使五印度以来的第一次谋杀事件,想了很多很多,悟了很多很多。加上这些年来遇到的所有事,所有情,他总感觉这件事情很不简单,总感觉有一双庞大的手,编织了一个庞大的网,可是现如今,在五印度,还有谁有这么大的能耐,还可以在背地里编织这么大一张网呢?苦思良久,中不的其中要领,不过让其感觉最深的则是:人心都是会变的,以前是好人,但是不代表他永远都是好人;既有好的,也有坏的,莫衷一是,一时也难以分辨。

但见今日的大唐使团这一行,就这样旌旗飘飘,车霖潇潇,所有成员不仅换上了代表他们身份与地位以及战功的明光铠,而且手持陌刀,腰这擘张弩,跨这健硕的青海骢。沿着安宁祥和的官道,静静的往前走着。这一幕,不由得又让人想起了前两次出使之时,大唐使团的威武与雄壮。虽然很是威风,但是这次的这种威风之中,则充满了甚多的警惕,他们每一个人都明白,此行以为这什么,但是一定要往前走下去,毕竟为了心中那一抹梦想。

但听这小六这样问道:“大哥,你们可知道这大觉寺的来历否?”

王玄策随即就回到:“知道,这古摩揭陀国的所有事迹,玄奘法师也已阐述了多次。”

“要不,你们给大家伙讲讲。我们这帮人可是不太清楚”小六随口就说出来这样的一番请求。一方面他是为了缓和目前紧张与警惕的气氛,另一方面也是想对自己有一个答疑解惑。此时的周曾,则大大咧咧的抢先一步回到:“那个吧,这大觉寺的历史,我也比较清楚,就有我来说吧”

于是,但见这周曾清了清嗓子就对这众人说道:“当年佛陀在摩揭陀国的菩提树下悟道之后,后来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曾经悟道的菩提树边,用砖石垒砌了一座小城,这座小城东西长,南北窄,方圆有五百多步,听玄奘法师说起,不仅奇艺名贵的树木花卉阴影相连,并且纤细的莎草以及其他奇异的野草,也在这小城周围覆盖,蔓延。这小城的正门乃是东门,面对着尼连禅河。南门则连着大花池,西门扼守这险要之处,北门则直通大寺院。

而这北门之外的大寺院,就是这摩诃菩提寺。随着玄奘法师的翻译,翻译成咱们的唐文之后,就唤做大觉寺。这座寺院,为以前的僧伽罗国国王所见,有六座院落。三层楼观。四周的围墙高约三四丈,建筑与绘画装饰的都极为精巧。至于佛像,则全是用金银所铸造。同时还有不少的佛塔,每座佛塔都高大华丽,里面供奉有佛陀的真身舍利。先前这曷利沙国内供奉的佛指舍利,就是从这里拿走的。在佛指骨舍利在着大觉寺供奉的时候,每逢正月十五,就是咱们的元宵节日之时,都会请出来,让众人观瞻。所以,一直以来,这大觉寺香火很是鼎盛。并且这里的人,修行的法门,和咱们大唐的基本一致,都为大乘佛教。

我还听玄奘法师说起,当年他在这摩揭陀国之时,就素闻这里的僧人,不仅戒律严谨,并且仪态还很清静整肃。同时修行的信念很是坚贞,所以均为得道的高僧。”

“这么说来,我们此行,这大觉寺应该是和我们一条心的,毕竟这僧人的素养都是很高的”小六若有所思的向他们说这。

但听这王玄策这样说道:“希望如此吧,这大觉寺的寺主玄会法师听玄奘法师说起,人也很是不错,可是这一晃都已经这么多年了,谁能够说得清楚,道的明白呢,一切均得到了之后,详细的查验一番,方可明了。”

紧接着这周曾,又接着说道:“这僧伽罗国的国王,天生就深信佛法,当时有位同族的弟弟出家为僧。由于怀念佛陀的圣迹,所以,就远游五印度各地。虽说身为同门,可惜的则是,当时的各个寺院,都看不起他来自偏远之地,因此就将他拒之门外。迫无无奈,他只能够返回本国。

当时他返回本国之后,国王,就是他的族哥亲自的出城迎接他。当看到国王如此的大礼,这僧人两相对比,就异常的悲痛,哽咽到几乎说不出话来。国王看到这样一幕,也很是好奇,因此就问到:“你莫非受了什么屈辱,以至如此忧伤。”

他的这位弟弟,于是就这样回答道:“我秉承国家的威力,云游四方求学问道。客居异国他乡,遭受冷热之苦不说。一言一行都受到凌辱和讥讽,经受这样的屈辱,心中怎么能够高兴呢。”

国王听他这么一说,随即就明了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就向他问道:“既然如此,又如何是好呢?”

他的这位弟弟这样回复道:“真心希望大王一心,广种福田。在印度境内建造佛寺,既能旌表圣迹,又能享有美名,福德有助于先王,恩惠又泽被后世。”

国王随即欣喜的回到:“这事儿太好了!你为什么不早说呢?”于是就将国家贵重的财宝,献给了当时五印度最大的王。

当时五印度最大的王。接纳贡物之后。为了安抚边缘之过的人心,就对使臣说道:“我现在用什么来答谢贵国的馈赠呢?”

使臣说:“僧伽罗王致敬五印度大王,大王声威远播,泽被四方,鄙国一沙门,因钦慕风德教化,冒昧云游列国,以瞻仰祭拜圣迹,不曾想投宿各个佛寺,竟然没有一个可以留宿他的地方,不仅备受艰辛,还受尽了屈辱。进不揣冒昧,欲做长远的打算。垂范后世,希望在五印度各国均建造一座寺庙,使远游他国的比丘们,有一个栖息休息的地方。”

这五印度最大的王就说到:佛陀潜移默化,遗留下来的风气至今犹在,既如此我就答应你的请求。

而这又是佛教历史上什么故事的起源呢?请看下节……<!-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