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屋内出来,曹丕一阵恍惚。
诚如父亲曹操所言,曹冲死了,对自己确实是很有好处的。如今曹冲死后,能威胁自己的,只有弟弟曹植与曹彰两人了!曹丕虽不善于武事却颇善于文略。相比之下曹植则只文而不略。
其实很早以来,曹丕就有意进行周边官吏的交往,以曹丕为中心而建立起的政治集团包括了不少当时的文武俊彦。这些人均与曹丕保持着良好的私交并且倾向之。这种政治投机的好处不言而喻,倘若曹丕果真夺位成功,这些当年的辅佐即将成为他日曹丕殿前的文武名臣。
这些人中包括日后在曹氏集团中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例如刘晔、司马懿、曹真和曹休等等。前者是具有深厚影响的富于谋略的文臣的代表,后者则是曹氏宗亲中掌握军权的新锐力量。这个班子的建立使曹丕在与曹植争位时心有定数。相反曹植的幕僚们不过是丁仪丁巽这样的狂悖文人。
其实,曹操的病现在来说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子嗣之争从来没有那么明确过,如今的曹冲突然离去,让曹丕有了一个信号,所以他才会这么迫不及待的去见曹操。他要把握住每一份展现的机会!
子嗣争位其实竟至如此残酷,失败者的命运也就可以想像。在后世里,曹植虽然幸运保住性命并且仍然保有王爵,但他所谓国家的属兵则从数目而言不过五百人,而且因为特别关照的缘故,其中颇多老弱病残。即使曹植果有异心并且能征善战有如曹彰,面对这一群虾米豆腐军也只能徒呼负负。
其实,纵观历朝历代,子嗣之争都从未断绝过。
大到王国,小到诸侯,皆是如此!
当大汉王朝初建之时,高祖皇帝曾经惕于治下异性诸王以及名臣悍将的实力太强而大举提拔本宗族子弟以抗衡之。刘氏诸王各居大国。国中并有强兵,武将有尉,文臣有相。俨然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小朝廷。相和尉通常由朝廷派遣忠直而有才能的大臣担任。
从制度上说,虽低于本国的王,但因是朝廷所差,则与王互有牵制作用。以使双方均不能轻易坐大。如是,一旦某地有警。则天下刘氏诸王共讨之。汉王朝两代四百余年,中间经过无数变迁。到此时王族势力已无如此强盛,但仍保有相当规模。如刘虞、刘焉、刘表皆以王族而掌大州。最终才成为了后世动乱的起源。
即便曹丕想着是曹氏的万年基业,但是后果仍不只于此。
建安十三年的时候,司马懿只是与刘晔、曹真、曹休相交的曹丕的亲信之一。踌躇满志,前途一片大好。但数十年以后,曹丕甚至曹睿均已死去,曾与之并列的刘晔、曹真和曹休也相继谢世,当司马懿环顾四周。忽然发现那个弱小的自己已经成为了那个活的最久站的最高的人。
这就是后世的老司马。
但是,如今的情况,汉帝在一侧,明知道司马懿这般,还会让他一直这么下去吗?
曹操是何等精明果决之人。宗子维城,邦国运命之所系,如何至此尚按捺不发?从建安十三年曹冲的离世,让曹操猛然觉察到自己已经英年不在,他的思想发生着急剧的转变,只是可惜他年的幻梦,今朝已经决定。
这个时代,再无丞相曹操!
.....
从曹丕见过曹操以后,曹操终于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
他首先发布几条命令。
第一条是令其子曹丕领兵三万,进驻定陶,作为遏制汉帝豫州出兵的主力。
第二条是令其子曹植领兵两万,进驻临淄,作为遏制汉帝沧州出兵的主力。
第三条是令其子曹彰领兵三万,进驻下邳,作为遏制汉帝寿春出兵的主力。
这三处本来都有曹军部将驻防,此时又将三位公子散发出去,各守一处,意味似乎更加明显。
许多人都有些好奇,难道这是要将子嗣之争放在明面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