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那把伞是这样的来头,居然是非遗传承人做出来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个让人遗憾的词。
多少曾经地位卓然、火热一时的东西,如皮影戏、如绢扇、如生漆、如点翠等等,曾经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有些甚至陪伴了人类几千年。
到如今,只能在一些特别的馆里才能见一见,大部分都只能看个图片,欣赏一下而已。
很多卓绝的精美技艺,就要随着人类的进步,而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会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
对于这些,有的人比较豁达,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消失就消失了,没必要固守或者坚持;
而有些人却觉得,这些都是文明的符号,历史的见证,一个民族拥有了这些东西,会让人更觉得历史的厚重,这些当然要传承下去了。
不是有人说吗?唐朝时期,很多精美的文化和工艺等,都被周边各国给学了去,结果现在倒好,别人传承得比咱们还要好,害得有人看到自己的汉服不认识,认为那是脚盆的东西。
咱们的中医被人改成韩医,还要申请世界非遗保护;咱们的茶艺被脚盆给继承了去,倒成了他们的国学,而有人提出泡茶工艺的,还被人说成崇洋媚外,学别的国家……
这就是传承的断流。
听着似乎只是一句话的事情,无关痛痒,但是多少还是有些可惜的。
而要说到传承下去吧,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凡是要申请非遗的物资,其实不用想也知道,这些都已经被人们淘汰了,不被需要了,产生不了经济价值,这才是其根本原因。
这些已经被淘汰掉的东西,由谁传承呢?
不管由谁传承,这些物质都变不成钱,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固守,付出一生的心血去钻研。
付出心血钻研某件事情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付出注定不被人看见,注定没有什么回报。
路人知道了,看到了传承人的坚守,或许会张嘴鼓励他一声:“加油!坚持下去!”
但是,这加油可能一加就是一辈子。坚持下去,谈何容易!
放在别人的身上,这是值得称道的匠人精神,但是放在自己身上呢?
所以说,无论传承与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嘴上说一句传承,但做了就可能是一生。
虽然非遗补助也能有个万把两万块,但是如今这样的时代,这点钱也不知道能干点什么,只能说,聊胜于无。
程赫把伞的来历告诉了方经理,让他想办法在官网说明一下,这伞是非遗传承人做出来的,他们没办法卖。
如果真心想买的话,有兴趣的话,可以去那个人的地址,去那里买。虽然可能去买的人不多,但是,有一个是一个吧,希望能给传承人带去一点经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