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为的当然不是那点小钱钱。
他在乎的,是这套模式的潜力。
如果作坊这套模式的潜力只能达到这种程度,那杨修自己心里也要掂量掂量这条路究竟能走多远。
“我去问我爹,他只说让我来寻你,说你脑子里的花活多,像什么改进纺机或者是如桌椅那样的点子应该不少……慎侯,要不你就出言指点一番?”
何晏摸着下巴,心里暗道:“这么快就市场饱和了吗?”
也是,许昌虽然是大汉帝都,但远不及当年的长安、洛阳繁华,人口加起来也就不到十万户。这点人确实消化不了多少东西。
“德祖,改进纺机,说白了就是改进技术,这玩意不能靠我,也不能靠你,而是靠马钧那样的人。”
何晏忽悠杨修道:“你与其来找我,倒不如多靠你们弘农杨氏的力量找到这些能工巧匠,让他们想想注意。”
杨修眉头一皱:“这样真的有效果?我看马钧去你那半天了,也没搞出来什么新玩意来。”
“你以为是下蛋呢?往那一蹲就能给你生出一个金蛋来?”
不客气的怼了一句杨修,何晏又给杨修详细讲解了这些技术人才的用法——
“这些人,就属于那种十年都在白吃白喝,但只要脑子一开窍,就能给你带来无穷无尽利润的人!你对他们要有点耐心!”
杨修还是不理解:“要是他们脑子一直不开窍呢?”
“不开窍就不开窍呗!只要他们能坚持下去,他们的成果总会是有用的,说不定他的徒子徒孙就开窍了!”
杨修苦笑:“好家伙!这周期未免有些太长了吧?”
“新学要做的是改天换日,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把所有事情做完,那只能说明新学潜力有限,根本不能寄托我们所有人的希望。”
对杨修的吐槽,何晏表示理解。
华夏讲究一个“学以致用”,恨不得随便从州郡里就能挖出一个宰辅之才,随便从行伍中就能找到一个百战之将……至于培养?就算有,也培养个几年几次就差不多了,谁会给你那么多时间与机会?
其实就培养人而言,几年几次也就够用了。但要是培养一个技术乃至一门学问,那便是百年都难以成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等到何坞七院彻底建立起来,并且让那些世家感受到什么是“资本的残酷”后,估计他们才会意识到这一点。
“慎侯,你这不是说了和没说一样吗?”
杨修两手一摊:“难不成我就这么干等着?等到他们什么时候做出新东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