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69 资产配置

庞餐厅来了一位年轻人,叫做罗芳伯,有空就回来庞餐厅喝下午茶。

两人聊到市的楼市,罗芳伯这个从小在超一线城市长大的家伙,讲起了他的人生经历,给庞很多借鉴经验,让庞受益良多。

罗芳伯父母92年来深圳,95年罗芳伯出生的时候罗芳伯爸在外贸公司一年收入有30多万。罗芳伯妈在平安保险也有5千,那时候深圳一套好房子也不过几十万(水榭花都这种)。

但是,那时候都想着做生意越做越大,做大了要买车,那时候车特别贵,车买了要买商铺,铺买了要买写字楼办公用。

就这样,罗芳伯有意识的时候家里就有两台车大约值40万。三套房,一个铺,一个写字楼。

那时候在深圳有房的是做电脑、外贸生意的小老板和大学毕业后在民企外企工作的小职工。

后来在罗芳伯上小学3至4年级的时候(2003至2004年),家里的收入应该达到了巅峰。

家庭年收入可能接近100万。

但是,罗芳伯爸的生意没抓住时机做大,之后就是越来越低的利润率。

罗芳伯妈所在的保险行业反而迎来春风,伴随着平安、华为、招商、万科等一批深圳本地企业的崛起,一批来深圳早的人他们不见得有多高的学历,但是有经验和人脉还有胆子大。

因为经验和改革红利占住了位子,他们一掷千金买下了香蜜湖、农科、车公庙、福田中心区、四季花园、景田等地的房子,成为深圳最早的中产阶级。

同一时期,政府、事业单位主要是老师也迎来政策红利,集体分房。

如果夫妻俩都是公立学校老师,则可以分到两套房位于梅林一二村、益田村之类的地方,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大约2013年,以深云村的分房终结。

这一人群收入虽然不高,有些可以补课。但是,好在稳定,多年积蓄可能还可以再购买一套房,因此很多都有2至3套房。

以上两类人群可以视为新深圳房屋市场持有的主体人群。

前者收入高,但是方差大,后者收入低,但是购买力并不差,因为在那个时代大家没有很强的投资房产的概念,前者即使收入高,消费倾向也很高。

买好车,吃高档餐厅一时蔚为大观,使得二者在净储蓄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

时间到了07至08年开始有了变化。

首先,是罗芳伯爸觉得有一套房子不太好租,每隔几个月就要跑去找中介挂牌租房很耽误时间,用他话说,租金还赶不上邮费。所以把房子卖了拿去炒股了。

05年,罗芳伯们家换了一套新房子,所以卖了之前的一套。

同年罗芳伯妈辞职创业,进入影视行业投资电影企图一笔暴富。

这个时候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深圳一批本土企业都进入腾飞期,辞职创业、加大投资的人不在少数。

同年,罗芳伯爸在深圳开了第五个建材的分店,同时入股了一个工厂,家里投资了华强北一个寸土寸金的店铺,那个时候月租金3万,一切看起来都像要高歌猛进。

但是正如财务学所教给罗芳伯们的,在最大化利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风险,尤其是流动性风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