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九八章 建筑公司

公和公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

公和主席陆孝佩更以承接洽大的汇丰大厦工程,而蜚声海内外。

香江的老一辈富豪,相当一部分出身微寒,读书甚少,有过一番学徒求师的苦难历程。

陆孝佩则出身世家,毕业名校,身上还流淌着帝王的血脉。

“我的曾外祖父叶澄衷是中国首富,是全国第一大五金商,又代理美孚及亚细亚石油,比哈同,沪上英籍犹太巨富还要富有,可惜战时财产化为乌有。

我父亲是买办,代理漂亮国鸡蛋,是华夏茂昌蛋厂副董事长,又是德国洋行、福罗洋行买办。

我们几代人都是读书人,父亲与我都是沪上圣约翰(大学)毕业,父亲修读政治,我修读土木工程,那年头,大学毕业并非是简单的事。”

1942年,陆孝佩大学毕业,陆孝佩辗转大西北,在陇海铁路做见刁工程师。

恶劣的气候及生活环境,使从小生活在金银窝里的陆氏受到极好的磨练。

1946年初,陆孝佩辞去公职,自立门户,与友人台组一间建筑行,各投资2两黄金,作为创业资本。

陆孝佩下想倚赖富有的家族及亲戚,他要自力闯天下。

当时沪上苏京有不少英美洋行,陆孝佩凭着一口地道的英语和一张教会大学的文凭,承揽了不少英美洋行的生意,为他们修缮遭战争破坏的商馆,营造厂房,兴建住家的洋楼。

这些工程都不大,但给陆孝佩极好的试手机会,以后他来香江开业,对建造西洋风格的建筑,轻车熟路。

短暂的3年,公司获利颇丰,共赚得八百两黄金。

1949年元月,公司业务骤然萧条,便自行解散。每个股东,分得一百多两黄金,其中身为经理的陆孝佩分得一百五十两——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可观的资金。

1950年,陆孝佩告别妻子儿女,悄悄离开家门,只身来到香江。

到香江时,他仅拎一只皮箱,腰包只剩下5港元。香江的情形既糟又乱,不少“难民”栖身街头。没人理睬他这位齐宣王的后裔,只当他是一个逃命的战争难民。

幸亏那时的钱抵(值)钱,一碗沙河粉还不到1角钱,低档客栈住一天才1港元。

陆孝佩就这么撑着,四处奔波去找工作。

大概是天无绝人之路,绝望中的陆氏邂逅原来做工程认识的友人,陆氏顾不得体面,向他倾诉自己的窘况。友人借了五百港元给陆孝佩,使他得以栖身糊口。

那时的沪上人多执纺织、航运、贸易等业,开建筑行的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