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看着桌上的一小堆铜钱,不由笑道:“都巡到底是武人,身上带着如此多的铜钱,也不嫌沉重。这钱全是唐钱,契丹人日常用的,没想到三年过去了,市面上还是如此常见。看来泉布流传,也不似我们先前想的那么快。”
徐平心中一动,拿了一枚铜钱起来,看了一眼,道:“这钱铸得精良,竟然还是唐初所铸。开元通宝,——你们说,是开元通宝,还是开通元宝?”
杨文广笑道:“本朝的钱是宋元通宝,唐时自然是开元通宝,不知相公为何如此问?”
“钱能通神。都巡,有的事情啊,不是如此断的。”转头看王安石,“签判以为,这钱上的四个字,到底是该如何读?开元通宝,开通元宝,世间都有道理在,哪个是哪个非?”
王安石想了想,道:“道理终究是合于人的道理,本朝铸钱为宋元通宝,则钱上的字就该是开元通宝。至于唐时铸钱,初定此四字时到底如何,已难详查,存而不论可也。”
徐平点头:“存而不论,签判以这四个字答,深合我心。世间学问,不是每一样我们都能查其源头,知其本意。要答个为什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能以现世来答。如果答的不对怎么办?存而不论。一是要存,不要把这疑惑隐了去,二是不论,既然不知,那就暂时以现时的道理通一下,不去强辨。其间要义,不论是表,存则是根本。”
说到这里,徐平对一边的提举学事李觏道:“泰伯,于学问上,你与签判正差在了这四个字上。能够存而不论,心中包容,很多事情就豁然开朗了。你的年龄大一些,读的书经过的事想来也要多一些,不过于道理上,却不如签判这般通达。便在这一个执字上,总想把世间的事,把想到的道理都明明白白通达下来。却不知时移事易,沧海桑田,人世变迁,有的事已经搞不明白了。搞不明白,那便就先放在那里,记下来,写清楚,后人如果有机缘,自然会去明白。执着于要向别人讲明白,便就把自己的学问搞乱了。”
李觏拱手:“相公说的是。下官于学问上与签判还可争辨,于政事上却事事不如。纵然心中千般不忿,事实就是如此,如之奈何?想来还是心中有执念,反而乱心。”
徐平抬着看着天空,道:“到燕山府这三年来,我们如同苦行僧一般,几乎日日不得闲。军事、政事、民事,几乎事事过问,凡有诉讼,每案必查。你们都是跟在我身边许久的人,以前可曾见我如此?没办法,心中不安啊。对契丹一战,打得太顺了。福兮祸之所伏,碰见如此违反常理的事情,怎么能够安之若素?到底是为什么,我搞不清楚,那就是签判刚才说的那四个字,存而不论。但世间的事,终究是人的事,只要人事做好,治下如同花团锦簇一般,则一切都将烟消云散。子曰,鬼神存而不论,又讲祭神如神在,如果这世间真地有神,我们真心为民,则神自心安。”
事情太顺利了,顺利得超出以前所认为的常理,徐平怎么会心安理得?这就是他来燕山府坐镇,下大力气治理这里的原因。世间的事有巧合,但巧得过分了,还是不要安之若素得好。便如光武帝,从起兵之后如有神助,事情太过巧合,说他是真命天子谁还敢不信呢?到最后连他自己都信了。不能不信啊,天帮他,地帮他,天下人心向他,打仗都会有流星雨,你能说出个道理来?一次也就罢了,几次三番,一直做到皇帝。
对契丹收复山前山后之战,徐平真切有了那种感觉。他以宰相兼枢密使,在后方坐镇指挥。下给前线的命令,如果契丹这样当如何,那样又当如何,计划外又该如何,最后的结果就是契丹以对宋军最有利的方案行事。到了最后,甚至在签发宣命后,徐平在心中随便一想,如果契丹大军集中到哪里,几路大军上去一围,那个地方的战事就结束了。结果契丹就真把军队集中到那里去了,宋军就真围上去了,就真大胜了。徐平甚至产生了一种感觉,自己坐镇都堂,只要在心中想一想,这场仗就打赢了。
这天地不按照道理来了,但细想一想,又全部都合道理,徐平除了无奈,还能够怎么样呢?那个时候回想自己的往事,才觉得自己对这个天地认识太少。当年在中牟白沙镇种地的时候,他决定读书去考进士的日子,每到天气晴朗的夜晚,天上总是有祥云,就在自己的头顶上飘来飘去。徐平曾经指给秀秀看,开玩笑说自己命中是贵人,所以才有祥云在自己的头顶上飘。秀秀一本正经,徐平哈哈大笑。后来中了进士,唱名时天现瑞光,张知白一句恭喜成就了徐平在赵祯心中的地位。徐平不以为意,觉得张知白不过是提携后进而已,赵祯莫名当真,自己赚了个便宜。然而当徐平执掌天下大权,天地向他演示了世间大事可以随他心意,徐平还能够呵呵一笑,置之不理吗?
徐平没有那么狂妄,以为这是自己天命所归,甚至做皇帝都可以。历史上留下的记载中光武帝神奇的事情都比比皆是,后汉又坚持了多少年?徐平自己的道理,汉天命是个伪天命,天命已经不在,道崩德散之后德在人心,自己怎么会去违反?讲道理的人,不会贪天功为己有,以己意代天心。徐平要在这天下通这一个道理,哪怕漫天神佛都站在他的面前,道理也要通下去。与赵祯在大名府的时候,徐平已经感觉到了另一个世界在他的面前露出了冰山一角,缓缓打开一扇门。不过徐平坚定地把那扇门关上了,他不能走。世间如果真地有天堂,那我心所在即是天堂。如果真地有神仙,这世间的人就是神仙。他相信自己与世界的所有人都一样,成神都能成神,做仙都能做仙,他不例外,也不特殊。
入朝为相,一道德的时候,徐平给了这个世界一个承诺,要通治理天下的道理,一个在争而不止的小康之世维系住人心不散的道理。哪怕要轮回千年,等待千年,徐平依然坚守这个承诺。连自己的承诺都放弃,徐平也就不是徐平了。
见众人都住口不言,徐平摇头苦笑:“人都说老了,才会说些莫名其妙的话。我人虽未老,这两年却往往提及鬼神之事。不管是做宰相,还是地方为官,都是不应该的。我们朝廷做官的人,最忌讲这些。但是不讲,有的事还是应该做的。祭神如神在,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这一句话。甚且有人强解,这只是孔子执礼,迂腐了一些而已。如果不是朝廷中的官员在祭祀的时候,只讲仪礼,而失去了其精神,我又何必讲这些惹人烦?事有其不得已,明知道惹人讨厌,我还是做个长舌的人。”
“现在朝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在年后迁都西京,定都洛阳。正位中都,是因为那里是天下之中,人心所向。什么是人心所向?世间人说话,都以洛阳之音为正。人们所用的货物,都以洛阳人用着好的为贵。就连百花,也以洛阳牡丹为尊。不迁都洛阳,天下人对于国都在开封,就永远觉得哪里好像不对。这就是正位,正位以安人心。迁都之前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国祭国祀。唉,你们哪,还有朝中的官员,都觉得这是做个样子,只要从旧书中翻些礼仪出来,照着做就好了。你们越是这样,我就越是不得不唠叨,唠叨得你们烦,我也烦。国祭国祀,仪礼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心诚。心不诚,祭祀便就失去了其精神。活的精神没有了,仪礼便就成了死的仪式,大打折扣。”
“我为什么问你们唐钱上的那四个字怎么读?古语说钱能通神,是不是真地能通神我不知道,两可之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以己意强行去解经,实在想不通存而不论即可。祭祀古有传承,我们不能断了传承,所以祭神如神在,重要的是心诚。唐钱上的四个字可以读为开元通宝,唐史如此记,我们如此解自然无不可。为什么是开元?因为大唐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翻过汉天命旧篇的时代。只是汉天命不存,借来的周德自然也不在,大唐需要建立自己凝聚人心的道理。佛经道藏,释道两家在唐都极盛,杂揉文德冀以凝聚人心。结果知道了,玄宗以开元为年号,后人称之为开元盛世,繁花似锦,也是烈火烹油。渔阳鼓动,天下大乱,那盛世一碰就散。后人读史,看了史事脉络,便自信满满地说如果当时不这样,不那样,不用杨国忠,不给安禄山那么重的权,诸般种种一时之思,这盛世就能持续下去。能吗?史书上记着的人都是傻子,就你聪明,我只要行一策就能国泰民安。自己想想可能性有多大?朝堂,是万千人的心思,是天下人心。我们自己在官衙里理事,看了许多奏章,诸般议论,是不是觉得这样对那样也对?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定了,就这么做下去了。为什么?其实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是那样。当时人所看到的奏章,所听到的议论,所认识到的人心,史书上并不能全部记下来。最有可能的事情,是你真地到了那个地位那个时候,诸般挣扎之后还是会做出同样的事情来。可能换一个面目,但结果却不会改变。要想真地改一个世界出来,就要去除掉各种私心杂念,以一个道理通于政事当中,按照道理来,才不会走偏。从这个道理上讲,大唐开元,钱文用开元通宝自然能通。但是呢,还有其他钱上的文字,是按照开通元宝这个顺序来读的。开通开哪里?不知道就存而不论,记下来让后人知道还有这么回事,一旦那样也行呢?”
“国祭国祀也是同样的道理。子不语怪力乱神,但也祭神如神在,逢礼必问,这才是正确的态度。不知道,那就是不知道,只是守住传承,留住其精神。世间有没有神?你说有就有,你说没有就没有,凭什么呢?要么就坚定地认为没有,不祭不祀,既然还要去祭祀就不要三心二意。什么是不祭不祀?是连你家里的宗庙也一起毁掉,破天下宗族,所有的人,都不祭祀祖宗了。不能够家里还祭着,国不祭了,那怎么行?天下有难,多少好儿郎勇敢地站出来,拿起刀枪去守卫家园。这些英烈,很多是没有后的。人皆有祖,可以承后,为国为民捐躯无后的英灵怎么办?我说,天下人烦,做得不对我又不得不说。”
说到这里,徐叹了口气。
另一个世界有什么?如果真地有祖先英灵,作为一国执政,徐平进到那个世界面对无人承后的英灵们怎么面对?作个揖说声对不起?他能觍起那个脸来吗?退一万步讲,真地人死如灯灭,并没有什么灵魂之类,无后的英烈们,曾经为国为民捐躯的英烈们,在身后冷冷清清,甚至被人羞辱谩骂,无人过问,国再有难,谁还会去救这个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