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的店铺鳞次栉比,幌子飘扬,吆喝声此起彼伏。货郎挑着担子,兜售着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引得孩童们围在一旁,眼中满是渴望。
往来的行人络绎不绝,有衣着华贵的富商,有行色匆匆的贩夫走卒,也有悠然自得的文人雅士。大家各司其职,秩序井然。
街边的小吃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热气腾腾的包子、香气四溢的烤肉,让人垂涎欲滴。
茶肆里,人们三五成群,或高谈阔论,或静心品茶,好不惬意。
整个南郡城呈现出一片繁华热闹又井然有序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盛世之中。
诸葛亮频频点头,“鲁肃大才也,想不到这么短的时间,就把南郡治理的这么好。”
听诸葛亮的语气,既有赞赏,又有几分可惜,毕竟,鲁肃的才能,如果只做一地太守,确实委屈了一些。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太守府,鲁肃早已得知皇帝驾临,急忙率领一众官员在府门外跪地迎接。
“臣鲁肃,恭迎陛下圣驾!”鲁肃的声音洪亮而恭敬。
刘协微微抬手,说道:“子敬请起,朕此番前来,是顺道路过,你做的很好,南郡比之前可热闹了不少啊。足见子敬做事很用心。”
鲁肃谦虚的摇了摇头,“臣不敢居功。”随即引着刘协与诸葛亮进入府内。
大堂之上,刘协端坐主位,鲁肃则站在一旁,开始汇报南郡的各项事务。
刘协听完后,再次表示肯定,“子敬,朕一路走来,所见所闻,皆让朕感到欣慰。这南郡能有如此景象,你功不可没。”
鲁肃连忙躬身道:“陛下过奖,此乃臣分内之事。”
虽然鲁肃很恭敬,但眉宇间也有一丝忧虑,诸葛亮察言观色,很快他便猜到了。
当天夜里,刘协便留在了南郡,夜里用过饭,诸葛亮单独来见刘协。
话题便提到了孙权,“陛下,恐怕鲁肃已经知晓了孙权现在的处境,看的出来,他面带忧色,很替孙权担心啊。”
刘协看了诸葛亮一眼,“怎么?莫非你要替孙权求情,不忍心看他在岛上受苦?”
诸葛亮急忙摇头,“陛下误会了,臣以为,既然鲁肃和孙权都在为陛下做事,不如把关系缓和一下,让鲁肃去交趾,接替士燮的子嗣。鲁肃有能力,又心系孙权,他去了交趾,不仅利于夷州和交趾的建设,对他,对孙权,也都是有好处的。”
刘协陷入了沉默,他在认真的考虑这件事。
诸葛亮又劝道:“孙权之前割据一方,和朝廷作对,陛下并没有诛他宗族,已经格外开恩了,再说孙权现在已经没有能力和胆量和朝廷为敌了,陛下完全不用担心他会再次反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