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一章

赵佶说的也确实是事情,曾布、章惇还有苏轼他们那些都是一个辈分、年龄的人,现在还活着的,也没有几个了。曾布这两年虽然强撑着,可是身体骨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辞官是早晚的事情。

当初高俅去曾布那里,看见他儿孙满堂的时候,他心里面就已经猜到曾布要做什么了,不过当时也没有来得及跟曾布讨论这件事情,过后他又给忘了,今天想起来,一切其实都已经注定了。甚至于曾布在辞官的奏折之中,很有可能将高俅给推荐了上去,不然赵佶也不应该先到高俅这边来才对。

至于说为什么高俅认为赵佶没有去过曾布那边,一来是因为赵佶的不会在这种事情上隐瞒,要是去过肯定就直说了;二来赵佶与曾布之间确实关系不太好,曾布要走赵佶开心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劝阻呢?

不过对于赵佶的挽留,高俅肯定是不会同意的,可是赵佶提出来的问题,也是要解决的,稍微思考了一下之后,便开口说道:“大舅哥,你如果是担心没有人能辅佐的话,我这里倒是知道有一个人,此人才学过人,为政清明,您的曾祖仁宗皇帝曾经说过‘’,此人应该是可以扶保大宋的。”

“你……说的莫不是苏辙吧?”

对于历代皇帝说过的话,赵佶自然是读过的,自然知道高俅说的人是谁。

大宋嘉祐六年,苏轼、苏辙二人在欧阳修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高中。仁宗皇帝回到后宫曾满心喜悦地说下了‘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这样的话。由此可见仁宗皇帝对苏轼和苏辙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只不过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苏轼和苏辙在官场上举步维艰,也是让人没有预料到的。

现如今高俅将苏辙推荐了上来,这就让赵佶有些为难了,毕竟苏辙的文采他是知道的,可是为政他却是不大了解了,“你说的苏辙,朕倒是知道一些,可是这……”

“大舅哥你知道一些,那咱们就说些你不知道的吧!”高俅自然看出了赵佶的犹豫,当下便开口说道“嘉佑年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神宗皇帝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哲宗皇帝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门下侍郎的位子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坐的,这不用我多说了吧?”

如果不是前两天与苏辙聊过,高俅都未必能够说的这么利索了,谁又能够想到,半生都在贬谪路上的苏辙,曾经也是官居高位呢?

门下侍郎自然是不用多说了,苏辙曾经跟随过的那些人,文彦博就不用多介绍了,张方平在神宗皇帝时官拜参知政事,也是十分了不起的一个人物。

昔年王安石变法,可是让张方平、文彦博这些人倒了大霉,而苏轼和苏辙就更是倒霉了。现如今经历过那些年的人已经没有多少了,苏轼辞世,苏辙也是无官一身轻,如果不是苏符这边要成亲,苏辙可能就直接回眉州老家去了。

现在高俅要推荐一个人给赵佶,自然是要找跟自己关系好的人来推荐了,更何况苏辙的能力也确实不是那些平庸的官员能够相比的,让他辅佐赵佶,应该会大有作为才对。

对于高俅推荐的人选,赵佶自然是有些不太愿意,倒不是不相信高俅的眼光,更不是不相信苏辙的能力。而是担心苏辙颠沛流离了半生之后,还愿不愿意辅佐他。

一眼就看出了赵佶的顾虑,高俅直接开口说道:“二叔他虽然曾经经历过风雨,可是那皇上无关,跟大宋的百姓无关,只不过是跟同僚之间的政见不同。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相信二叔他一定会竭尽全力的。”

“……”赵佶很是无语的看了高俅一眼,随后苦笑着说道:“合着你在这儿跟朕说了半天,推荐给朕的人就是你的二叔?这么说起来,你这算不算是用人唯亲啊?”

“咳咳!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嘛!另外蔡卞也不错,也是可以用的。”大道理可是有现成的,高俅可不会被赵佶说的哑口无言,不过在说完这番话之后,又另外补充道:“当然我推荐是我推荐的,可是有一些人,皇上您亲近他们可以,万万不可给他们权柄,不然的话……算了,您当我没有说过吧!”

说到这里,高俅已经没有刚才那么随便了。其实他很想告诉赵佶不要亲近蔡京他们,可是话到嘴边,却是又不愿意多说了。

一番交谈之后,赵佶回宫去拟旨了,高俅自然是乐得清闲,安心等着第二天成亲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