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表现特别优异的国商掌柜、执事、管事,才有资格被转入惠民衙门任职,进入惠民衙门任职后表现仍旧优异者,才有可能被转调入行政衙门任职,即俗称的“当官”。
我说到这里,想必题主应该发现了,明朝的惠民衙门比国商更高级,用过去的话说,叫“清贵”。
惠民衙门虽然没有什么油水可言,但其编制却无限接近明朝的官吏,即便一个叫惠民编,一个叫官吏编。
明朝的官吏编制属于行政编制,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大明朝廷行政编制、由大明朝廷财政负担俸禄的工作人员。
明朝不论中央或地方上各衙门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皆为官吏身份,都属于官吏编制。
至于惠民编制则存在四种,即参官惠民编、全额拨款惠民编、差额拨款惠民编、收支自取惠民编。
参官惠民编的工作岗位是按照官吏的编制来进行管理,但不属于官吏,只是属于惠民衙门的一种编制。
这样的惠民衙门承担一定的官府职能,被称为参官管理衙门,而且参官惠民编人员在晋升时可以和官吏之间流动。
简单的说参官管理就是参照官吏管理,待遇相同,但不是官吏编制。
全额拨款惠民编的衙门,其实和朝廷的行政衙门没有多大的差别,都是直接由朝廷财政支付薪金。
当然,这一类别的群体是仅次于官吏和参官事业编的一个群体,他们年龄结构相对来说要年轻一些,并且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大多数人是有技术职称的。
而在工作中,部分能力强的全额拨款惠民编年轻职员,还会被借调到最需要人的朝廷署衙中承担重要的工作,如果表现优秀,甚至能够直接通过考核转为官吏。
差额拨款和收支自取惠民编的惠民衙门,大多是本身就拥有收入来源,比如提供问诊治病服务的惠民医馆、提供药事服务的惠民药局、提供书籍出版印刷服务的惠民书局等等。
这一类的惠民衙门有其专门的、成体系的收入薪金机制,并不需要朝廷财政来支付。
在这类地方工作的人员,可以参加评职称,也有些岗位薪金高于官吏,或者是出现同级别的岗位工资高的情况。
那么惠民衙门职员真的比不上官吏吗?
我认为不能笼统去看,而要视具体情况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