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经常旅游的赵辅季在这群人中,已经算是状态还不错的了,有一些年纪更大或者身体更娇弱的人,单是走路就能要了他们半条命,但是这群人都是朋友,怎么也不可能对朋友的困境坐视不理,难免要搭把手。
别的不说,路上扶一下、休息的时候帮忙领一下馒头什么的,总是要做的。
还有平时如果可以烧热水,捡柴之类的活也是这些体力更好的人在做,其他人能帮忙生火看火就已经不错了。
这么一番下来,所有人都精疲力尽。
过了不到半个月,赵辅季就觉得这日子不能继续下去了,再继续下去,赵辅季怕自己走不到北疆就要躺下了。
这时候赵辅季想到了姚芝给自己的一个“锦囊妙计”。
根据姚芝将锦囊塞过来时的说法,这是他的哥哥们走流放路的时候总结的经验,平时在来信的时候有和姚芝说起过当初的故事,姚芝总结了之后全都写了下来给自己,但是这些办法其实不太好,如果老师可以忍受流放路上的辛苦,最好就不好看里面的内容。
当时姚芝还要赵辅季保证,只有感觉撑不下去的时候,才能打开锦囊。
赵辅季这人确实是个君子,之前路上虽然辛苦,但是想到自己给弟子的承诺,也一直没有打开,直到有同伴开始发烧,赵辅季发觉自己应该真的不可能撑下去之后,才打开了姚芝给的锦囊。
姚芝给的确实是姚芹总结出来的妙计。
第一计是诱之以利。
流放的差役也是人,而且大概率不是道德底线特别高的人,所以只要给出足够的利益,对方肯定会被打动。
这种利益,可以是钱财上的,也可以是日后前程的,实在都没有,让人差役这一路上走的舒心一些,也是可以交换的利益。
姚芝就建议赵辅季,可以诱惑差役说将他们的儿子侄子收为弟子或者书童,教导他们,让他们日后可以取得好的功名成就,这种利益给出去,对方绝对把赵辅季当作老师来尊敬,不需要担忧一路上的问题。
赵辅季思考了一下,发现这办法确实可行,但是赵辅季还真拉不下脸来,而且就是赵辅季原因,有些流放的同伴估计也不愿意受到这样的照顾。
赵辅季很快看向姚芝给出的第二计。
第二计是胁之以力。
不管是智力武力,找到可以威胁差役的办法,差役自然会客气很多,不敢随随便便乱针对。
赵辅季发现这办法也不行。
武力大家约等于没有,智力张阿大他有经验,根本就是不听不听的状态
而后赵辅季看到姚芝给的第三计,晓之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