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昭阳公主已经同意了,不必谈。
第三条是免罪,若是第二条不通过,那么第三条谈不谈的也没什么区别,第三条是免了他们的造反大罪,但是只要太子在位,太子登极之后,完全可以翻脸无情,所以免不免罪的,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最重要的是第二条!
代表们都咬死了要废黜太子,说他们造反都是为太子所逼迫,为了自保不得不反,还把宋家拉了出来做例子,宋家三年前也是为夏帝所猜忌,为了自保不得不反,如今他们的处境与宋家三年前一模一样,只是不是被皇帝所猜忌,而是为储君所猜忌,但是心中的惊忧恐惧是一样的。
第一次会谈就这么结束了,宋知夏派人把会谈纪要即刻送进了宫里。
宋力刚收到了会谈纪要,看完后满心的苦涩。
宋力刚把纪要转递给了等在身边的宋勇毅,宋勇毅看完之后两眼通红,他不服。
“父皇,儿臣从未有过灭武之心,是有人污蔑儿臣。”宋勇毅压着嗓子说道。
宋力刚点头:“父皇知道,可是,你与那帮文臣走的太近了,所以才让武将们心生不安了。”
宋力刚的政治智慧比儿子强,之前他是被那帮朝臣们给带歪了思路,如今看了会谈纪要,他终于明白了那些造反的武将们在担忧什么,在害怕什么。
“儿臣不明白,这二者又有什么关系?难道儿臣亲近文臣,就说明儿臣要灭武吗?儿臣可从来没说过要灭武啊。”宋勇毅心中翻腾着愤怒和委屈。
宋力刚抬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转头吩咐随堂的太监去取一本册子来。
“阿毅,这是为父自己记录的一份册子,收录的是梁韩夏三朝以来的文武相争,你看一看就明白了。”宋力刚把册子递给了儿子。
血淋淋的历史在宋勇毅的眼前展开了。
第二轮招降会谈开始了。
因为宋力刚并没有废黜太子的意思,他也只有宋勇毅一个儿子,不可能废黜了亲生子,而立宋家的旁系子弟为太子,所以第二轮招降会谈没有任何进展。
第三轮招降会谈开始之前,宋力刚颁下了旨意,澄清自己和太子并没有灭武的意思,太子灭武之事,纯粹是谣言,旨意里还着重提到了免罪一事,宋力刚愿意宽恕这些造反武将的大罪,只要他们归降,他可以对他们的罪行既往不咎。
这一道旨意一下,造反军们还没有什么反应,文臣集团和世家大族就先愤怒叫嚣起来了。
什么叫既往不咎?
这些造反军杀了多少文臣,抄灭了多少文臣的家,免了他们的罪,日后文臣还怎么压武将一头?还不得让武将反骑到文臣的头上来!
而且这些造反军还冲击了地方大族的府邸和庄园,这是对地方大族的极大冒犯,更是对整个士族的蔑视和挑战!
这些世家大族都是传承四代五代乃至上百年的大族,父祖都是高品阶的文臣,他们从一出生起就是高高在上的士族,而那些武将呢?
在这些大族看来,全都是刚刚发起的暴发户,就是宋家,也就是才传承三代的将门,品阶还低的不值一提,而且说是将门还是高抬了他们,二品以下的武将,他们都不值得一提,五品的文臣就能和三品武将平起平坐了。
比出身比底蕴比背景,那些武将哪一处够得上这些簪缨世家的底?
既往不咎?那是把士族的脸面扔在地上给这些暴发户踩!